参考消息网9月29日报道 (作者/马骐騑) 近期,印度空军在装备采购和设施更新方面动作频频。除高调宣布计划从美国引进大型军用无人机,以及公布了由美国向印度转让F-16多用途战斗机生产线以供印度自主生产该机型外,印度又盯上了中国,由一家有印度空军背景的智库发布了名为《来自中国的空中威胁》的报告,力图对作为“假想敌”的中国空军作出“全面判断”。笔者将选取该报告的重点内容和观点,进行简要的分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出炉这篇报告的印度智库的背景。编著该报告的印度智库名为印度空中力量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由印军将领、外交与情报官员组成的智库。该智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防务安全、军工和国际战略问题,兼为印度政府和军方高层提供政策咨询。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担任该中心主任职务的人选,均系印空军退役高级将领,而该智库的研究内容也多涉及空军相关议题。此次出台的《来自中国的空中威胁》,其作者就是一位长期在中印边界地区服役的印空军资深军官。由此可见,该智库及其出台的报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印空军领导层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资料图片:印度空军苏-30MKI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专业研究者还是业余爱好者,用以评判军力的最直观手段都是对于装备数量和类型的直接罗列和比较。印度智库的报告也不例外。该报告甫一开篇,即列举了中印空军的飞机数量。报告认为,中国空军共装备2139架各型军机,其中3代战机593架。而印度空军共有866架作战飞机,其中428架为包括苏-30、米格-29、幻影-2000和米格-21战机在内“具有超视距打击能力”的战机。因此,单就数量而言,中国空军对印度空军形成2.5:1的优势,对印空军形成了数量优势。
尽管这一数量对比看似简单明确,却在笔者看来充满了各种“槽点”。例如,印度空军将中印双方现役的3代战机加以单独对比,足见印军对于现代化战机的作战能力的重视。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印空军装备的米格-21战斗机也在3代机里“浑水摸鱼”,不禁令人感到疑惑。尽管印空军装备的米格-21战斗机经过升级改造后,确实具备一些3代机作战能力,但其飞行性能、航电设备和挂载的武器均与真正意义上的3代战机相去甚远。
以军用战机为代表的空军装备,只是空军战斗力的一个组成部分。装备自身的性能,需要与飞行员/建制部队的作战训练、空军装备的维持和保障能力相结合,才构成了完整的战斗力。如果说在部队训练方面,印空军历来能保持高水平的作战训练水平,且实战经验也比较丰富,然而在装备保障方面,印空军的表现则远没有那么乐观。战机的妥善率低素来是印度空军的顽疾。由于对作战装备保障不力,如苏-30MKI和幻影-2000等印空军主力战机的作战部署数量一直远低于装备数量,大量现代化军机在维修厂里消耗寿命。除维修保障力量薄弱外,印度空军“万国牌”的装备现状更加剧了这一困难。由于各国战机均有一套各不相同的维护保障和运用规范,在平时的管理和维护中兼顾各国机型有着重重困难。而印空军自身贫弱而低效的保障力量,自然无力承担这一“高难度课题”。
在对比中印空军的装备数量后,印度智库的报告还不忘对于双方空军的装备结构进行对比。中印空军的主力——战斗机的对比前文已经述及,因此报告把注意力放在了中印空军装备的各型特种机上。报告认为,中国空军特种机机型结构完整,在作战支援和信息保障方面的装备体系优于印度空军。但在具体的装备方面,印度空军认为其现役战斗机的战斗性能和航电装备较中国空军先进,且其加油机的数量和保障能力也胜于中国空军。同时,印度空军也在其暂时处于劣势的预警机方面加紧赶超,希望通过购买俄罗斯、以色列等国的成熟装备,尽快补齐战斗力短板。
印度空军显然已经意识到这一缺陷,但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却不禁令人大跌眼镜,一个字——买!印军目前已经购买了装配以色列雷达的俄罗斯预警机以及美国的反潜机,而其他暂缺的特种机型也要靠采购外国军机来解决。此举或许可能使印度空军补齐装备缺陷,但从战斗力生成角度看,“万国牌”的特种机组合在一起,基于不同装备体系的航电和雷达设备很难协同作战,这将极大损害印度空军的空中作战支援保障能力。
纵观印度智库编著的这篇对比中印空军军力的报告,笔者认为,该报告在基本信息和数据分析方面具有一定客观性,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印空军的力量对比,以及印度空军认为自身存在的问题。然而,该报告一方面单纯宣称印度空军在装备数量和类型上的劣势,以期获得更多采购经费来增加装备,另一方面却回避了很多印度空军在战略规划和训练管理上问题,给人一种印度空军战力强大,而主要受限于装备不足的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空军亟待军费投入以增强实力,同时不忘自我吹嘘以求心安的矛盾心态。
资料图片:印度空军LCA“光辉”战斗机。(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