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上午,室外寒风阵阵,辛集市张古庄镇杜合庄村村民刘笋的草莓大棚里却暖意融融。
80米长、十来米宽的大棚内,一株株草莓沿着地垄整齐地生长着。绿叶白花间,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特别显眼。
1月30日上午,辛集市张古庄镇杜合庄村村民刘笋(右)和客户一块儿采摘草莓。 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摄
将近11时,邻村的村民王进带着来家里拜年的几个亲戚,过来体验采摘的乐趣。他们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小箱子,沿着地垄边走边精心挑选又大又红的草莓。
“这里的草莓甜度高,果肉细腻多汁,口感很棒。”王进说,逢年过节家里来亲戚时,他经常过来摘些草莓待客。时间不长,一行人摘了6箱草莓,满意地离开了。
2016年,刘笋开始种植草莓,一共有两个大棚,主要种植隋珠和甜宝两个草莓品种。每年8月底到9月初将草莓苗种上,一直到第二年6月种植季才结束,中间能结4茬果。
刘笋家有两个娃,今年老大20岁了,老二14岁。“刚弄草莓大棚那会儿,孩子们都小需要照顾,我不能出去打工。”刘笋说,当时光靠地里种点小麦、玉米之类的农作物,没啥其他经济来源,日子过得艰难。
种草莓虽然也辛苦,但是可以兼顾家,一年能挣十余万元,刘笋很知足。
“现在大棚里的草莓是去年8月底种的,比往年早上市半个月,所以赶上了好行情,一公斤能卖40多元。”刘笋笑着告诉记者,盛果期一天最多能摘一百来公斤,自己忙不过来还得雇人帮忙。
记者注意到,每个大棚里都有一个蜂箱。刘笋说,由于第一茬草莓上市早,第二茬正在开花,利用蜜蜂对草莓进行授粉可以使果形更周正、品相更好看,在市场上更受消费者青睐。
刘笋从不为草莓销售发愁。当天上午10时多,有客商直接开车到大棚外收购,随后会将草莓卖往辛集、衡水、石家庄等地的商超。
张古庄镇是远近闻名的“草莓之乡”,像刘笋一样种植草莓的农户不在少数。
近年来,张古庄镇紧密贴合市场需求,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果蔬种植产业,果蔬产品的品质与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增强,打响了地域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张古庄镇副镇长段晓婵介绍,如今全镇草莓种植面积约2200亩,既丰富了群众的“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河北日报记者 马朝丽)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