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三十六计之一:瞒天过海

鬼话均说 2024-09-01 14:00:51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三十六计”中,每六计为一套,共分六套:第一套为“胜战计”,第二套为“敌战计”,第三套为“攻战计”,第四套为“混战计”,第五套为“并战计”,第六套为“败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古文原语: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意思是: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惕。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历史故事: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江苏省镇江市一带)。(以上引用自百度百科)

股市中的实例:康得新是A股市场上著名的造假案例,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0年7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高分子材料科技企业。近二十年来,康得新作为行业龙头,填补了国内预涂膜和光学膜两大产业的多项国内空白,成功实现了产品进口替代、走向行业前沿,成为领先的国内高分子膜材料技术和产业平台。(以上引用自公司简介)

公司上市之后,一直都表现出非常好的成长性。上市当年营收5.242亿元净利润7009万元,随后的几年内所披露的财务报告都是高增长。那个时候作为大白马深受广大研究机构的青睐,出具的研究报告都是一片叫好的声音,评级也都是增持、买入、强烈推荐等等。截至2018年中报数据,有162个基金持有12528.43万股,妥妥的基金重仓股。

事实上2018年的时候,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持股5%以上股东正在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当然调查的原因并非造假而是未披露股东间的一致行动关系,只不过数年后证监会调查完毕,认为不存在违法事实,撤销了调查。基金们深谙此事并无大碍,因此继续重仓持有。2019年1月15日,康得新发布了《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资券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和《2018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资券到期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别风险提示公告》宣告债务违约。这下各个机构才如梦初醒,康得新真的有大问题。

然后股价崩盘了,一口气跌到退市为止。只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退市的规则,所以公司股价下跌时间之长,下跌幅度之大,也是现在无法看到的了。事实上公司的造假几乎是放在明面上的,只要是稍微懂一些财务知识或者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一定会发现公司的问题所在,只不过所有的人都被公司表面上的繁荣蒙蔽了。

实际上公司的业务本身就是虚假的,康得新外销业务实际上是以PET等外品(基材)冒充光学膜运到海外,免费送给别人,再由康得新相关人员一手炮制虚假业务合同,临摹国外客户签名,黏贴打印,虚构外销业务产业链。而为了维持庞大的资金开支,2015年到2018年期间,康得新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等研发费用等方式,虚增营业成本和研发、销售费用,通过这些方式虚增利润119亿元,康得新还涉嫌未在相关年度报告中披露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资金的关联交易,和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以及未如实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违法行为。

此事当时非常有名,一方面公司在银行有上百亿的存款,另一方面公司却无法支付十几亿的债券到期款,实际上就是因为公司在银行的百亿存款早已被大股东挪走,而各种融资却实际存在。这就在会计报表上形成了非常经典的特征,存贷双高。这一现象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公司有钱,有什么必要同时进行上百亿的融资?如果公司没钱,那为什么又会显示在银行有巨额现金?

康得新的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瞒天过海,长期宣称公司拥有巨额现金,这也早已被投资者、研究机构和基金等投资机构熟悉,也都习惯了公司有巨额现金的存在。但是在巨额现金背后却是资金早已挪用,贷款数额却不断累积。当窟窿大到一定的时候,上市公司就顶不住了,暴雷也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上市公司中类似玩法的其实不少,只不过在存贷双高这一明显漏洞被揭穿之后,其他的公司现在换了不同的玩法而已。

0 阅读:0

鬼话均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