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除毛主席的校长,晚年无米下锅,主席得知后派人送去1200斤米

招财思史 2024-12-12 17:50:42

“同学们,张干一天不走,咱们的课就一天不上!”

这句话在当年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园里炸开了锅,喊得响亮,连校长张干都没法置之不理。张干是谁?当时的一位年轻有为的校长,靠着自己的努力从贫困家庭走出来,30多岁就当上了校长,可谓意气风发。但这股风发劲儿,似乎在毛主席和学生们的反对声中,被吹得有些灰头土脸。更令人意外的是,这场风波后,张干晚年竟然靠毛主席接济过活。两个曾经的“对手”竟以这种方式再度联系上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故事发生在湖南第一师范,那时的学生们和校长张干之间,关系一度紧张。张干的能力无可挑剔,学校在他的带领下蒸蒸日上。但有一天,他突然宣布要增加10块钱的学杂费,这可让不少学生炸了锅——那年头,10块钱对很多贫困生简直是天文数字。于是学生们一边愤怒地抗议,一边集体罢课,还喊出了“张干不走,我们不上课”的口号。毛主席当时正是这些学生中的领头人之一,他甚至亲手写了一份《驱张宣言》,一时间,校园的气氛剑拔弩张。

张干也不是软柿子,他听说后立马表示要开除毛主席等人。这场冲突背后的原因却远比表面复杂得多。张干其实是被逼无奈——当地军阀威胁,如果不涨学费,他们将直接派兵踏平学校。张干为了保护学生的安全,不得不顺从。但这一切,学生们并不知情。

1. 涨学费风波的背后

事情的起因看似简单——学校突然涨了学费,让本就困难的学生们无法承受。但背后的复杂性却让人唏嘘。张干并不是心狠的校长,他崇尚节俭,也从不收取贿赂。涨学费的决定,其实是迫于军阀的压力。如果他不涨价,学校可能会被军队摧毁,学生们的安全也将无法保障。张干在背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面对学生的反抗,他并没有站出来解释。或许他以为,学生们终究会理解他。但事情显然没有按照他预想的方向发展。

2. 毛主席的《驱张宣言》

毛主席当时还是个年轻的学生,但他已经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领导才能。当学生们开始反对张干的决定时,毛主席迅速站了出来,带领大家行动。他亲笔写下的《驱张宣言》成为了学生运动的核心文件,言辞犀利,号召力十足。学生们纷纷响应,甚至把宣言印刷了出来,张贴在学校的每个角落。

对于张干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他从未想到,自己苦心经营的学校会因为这样一场风波而陷入危机。他决定强硬应对,发出开除毛主席等人的通知。这一决定却遭到了校内外许多德高望重的老师们的反对,尤其是毛主席的恩师杨昌济,联合了多位教师,坚决保护毛主席等人。张干在压力下只能撤回开除决定,但与学生之间的裂痕已经无法弥合。

3. 张干的离职与后来的生活困境

随着学生们的抗议声越来越大,张干终于顶不住了。他选择辞职,离开了学校。离开湖南第一师范后,张干并没有停止从事教育工作,但日子却过得越来越艰难。新中国成立后,张干已经年迈,生活窘迫到连“无米下锅”的地步。全家六口人,全靠他微薄的退休金维持生活,经济状况每况愈下。

4. 毛主席的慷慨援助

令人动容的是,毛主席并没有忘记这位曾经的校长。尽管当年两人之间存在不少误解,但毛主席始终对张干怀有敬意。听说张干家里困难后,毛主席立即写信给湖南省的领导,嘱咐他们送去1200斤米和一大笔钱。张干收到这些物资时,内心十分激动,也对毛主席感到欣慰。毕竟,两人曾经在同一所学校里并肩奋斗过。

5. 北京的重逢与释怀

后来,毛主席还邀请张干到北京做客。当两人再次见面时,毛主席紧紧握住张干的手,问他最近生活如何。张干感谢毛主席的粮食接济,感叹家里现在日子好多了。两人聊了很久,曾经的误会早已烟消云散。

在一次宴会上,张干终于提到了当年的矛盾,表示自己当初不该那样处理。毛主席却笑着安慰他:“当年都是我的错,我们完全不知道您是被逼的。”毛主席主动向张干道歉,张干听后热泪盈眶。毕竟,曾经的误会和委屈在这瞬间彻底化解。

6. 宽容与大度的伟人风范

这场风波虽然过去多年,但毛主席对张干的宽容和帮助,依然让人感慨。在毛主席看来,历史的恩怨早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张干曾经也是一位为国家教育事业奉献的人。毛主席用自己的钱,长期资助张干一家,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人的胸怀和气度。

张干和毛主席的故事,既是两代人的恩怨情仇,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有人说,历史总是充满了误会和和解,张干与毛主席的关系正是如此。曾经的冲突,最终化作了彼此的理解与尊重。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故事,也是中国历史中无数人际纠葛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小故事,拼凑出了大历史。

0 阅读:0

招财思史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