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一提起“公子”这个词,似乎都带着一种贬义,总是让人联想到一些纨绔子弟,纨绔子弟。这其实是一种先入之见。在过去,想要被称为“公子”,除了家世好之外,还要有学识,有名望。
袁世凯之二子袁克文,在民国时期被称为“四公子”。他的母亲就是朝鲜人,据说混血儿生来就聪明漂亮,袁克文确实有这样的特质。
袁克文和他父亲的军人形象完全不同,他长得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而且他对政治并不感兴趣,更喜欢过着文人雅士般的生活,被称为“贵族子弟,真正的读书人”。
袁克文精通古代文人的各种爱好,诗词书画戏曲样样精通。但过去的一切,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哪怕他活着的时候,也只有寥寥几笔而已。
这一点,就像是弘一大师李叔同一样。弘一大师精通佛法,诗词歌赋,书画篆刻,戏曲样样精通,是不可多得的天才。而如今,我们最熟悉的,就是他的书法了。
从这一点来看,是否可以断定,在众多的文人雅趣中,唯有笔墨才能长存?
袁克文的字写得很好,是他的恩师严秀学的。先从颜真卿的书法开始,再到后来的金石拓片和唐宋名家的作品。袁克文的书法功底可以说非常扎实。
但袁克文的书法不仅表现出深厚的功底,还表现出一种“聪明气”,也就是他的作品充满了灵性。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艺术的敏感,不是练习就能练就的。
袁克文的书法很有特色,他不需要书桌,只需要让人抓住纸张的两头,就能在空中写字。即便是这样,他也能在纸上留下一笔一划的痕迹。
袁克文也是用了一些特殊的方法,才能在小字体上做文章。有时候,他躺在床上,抽着烟,也不想起来,就侧躺在床上,一只手拿着毛笔,一只手拿着一张纸,写得又好又漂亮。
所有这些,都显示出袁克文的书法功底之深,以及他不同寻常的创作境界。
袁克文的身份很特别,而且他的书法造诣也很高,所到之处,都有很多人想要他的字画。他的态度也很随意,心情好的时候,就提笔写个不停。每当缺钱的时候,他就会挂出告示,出售自己的作品。
有一次,袁克文突然心血来潮,在一份报纸上打出了一张打折的广告,吸引了不少收藏家的注意,听说袁克文为了这件事,每天都要创作数十件。
潮汕风灾期间,袁克文毅然变卖珍藏的书法作品,捐捐救灾,其中不乏传世珍品,如宋代宣和时期的精品《兰亭序》。袁克文是个非常注重收藏的人,他愿意将自己的珍藏捐给灾民,足见他的慈善之心。
袁克文42岁时在天津去世,他的一生中,只有十多本日记,记录着他的日常生活,以及他的歌唱艺术。其恩师方地山曾为其题挽联,可谓精确,道:“智者一世,糊涂一世,无奈一死;为三太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