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二十集的《传家》,整体感觉尚可,但离大热剧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单就个人而言,认为弹幕远比剧情精彩,尤其是二三之争。
所谓的“二三之争”,是指在二小姐易钟玉与三小姐易钟秀之间,到底要站队哪一边?
关于这个问题,支持易钟玉的观众和拥护易钟秀的网友互不相让,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在个人看来,二三之争过于幼稚了,这件事本就是对与错交织在一起的。
二小姐易钟玉
先来说二小姐易钟玉,其的不幸源于父母的感情不和,母亲周夫人为了留住父亲易兴华而刻意虐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不得不承认,易钟玉的童年经历的确令人心疼不已,但她的不幸不能完全归咎于易兴华、黄莹如以及两人的一双儿女(易钟杰和易钟秀)。
有关易兴华与周夫人感情不和的原因,剧中曾交代过一些只言片语,称周夫人在新婚之夜大闹了一场。当时的情况跟易钟玉刚回到易家时颇为相似,也是对房间不满意,由此可见周夫人性格中的刁蛮任性。
也许是实在受不了周夫人了,易兴华提出了离婚,碍于周老爷(周夫人的父亲)的请求才作罢。不过此时两人的婚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了,之后易兴华便与黄莹如好上了,因此很难说得清黄莹如算不算小三儿。
在这里要插一句,假如你是易兴华,会如何处理与周夫人之间的关系呢?为了孩子,是继续忍受周夫人,还是选择离婚呢?偏偏此时一直对自己照顾有加的岳父提出了请求,承诺只要不离婚怎么样都行,又该怎么办呢?
客观而言,从周老爷的请求就可以看出来周夫人有多么难以相处,否则以周家的财力不至于如此低眉顺眼。后来为了让易兴华回归家庭,周夫人甚至不惜虐待易钟玉,再次证明了其在性格方面的缺陷。所以易钟玉童年的不幸,真正的根源是周夫人,而非其他人。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易钟是非不分,准确而言是心智不够成熟。对于年幼的易钟玉来说,肯定无法理解父亲为什么要离开母亲,想当然地把母亲的死和自己遭受的虐待归咎于父亲。即便是成年以后,具备了更强的认知能力,也很难打开童年时的心结。这并不奇怪,童年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往往需要很多年乃至一生去自我治愈。易钟玉现在仍处于自我治愈的阶段,尚没有完全打开心结,以至于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夺回易家花园和星华百货的股份,皆无助于易钟玉打开心结,因为这些都不是其内心所渴望的。回顾易钟玉的童年,父亲因与母亲感情不和而常常不在家,母亲为了挽回父亲的心便对其进行虐待。显而易见,易钟玉是缺少父母的关爱,这也是她最为渴求的。相信当易钟玉真正成熟了,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就不会如同眼下这般恣意妄为了。
三小姐易钟秀
再来谈谈三小姐易钟秀,对易钟玉心存敌意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两人小时候的关系就很紧张。易钟玉因为周夫人的事情,一直记恨着易兴华和黄莹如,连带着也不喜欢易钟杰和易钟秀。
那时易钟玉年纪不大,易钟秀就更加年幼了。小孩子嘛,谁对自己好,谁就是好人。反之亦是如此,谁讨厌自己,那么自己就要讨厌回去。易钟玉不会意识到,不论父母之间孰是孰非,错都不在易钟秀。与之相对,易钟秀也不会因易钟玉不幸的童年而加以包容,矛盾便由此产生了。
在这个过程中,易钟玉的一些行为也会给年幼的易钟秀留下极其不愉快的童年记忆,这些不愉快的记忆同样可以称之为心结。诚如前文所说,想要打开心结并不容易,易钟秀也需要自我治愈。
在个人看来,易钟秀对易钟玉的恨意并不深,只是不理解易钟玉为什么那样对待自己。有句话叫“你没有处在我的位置上,永远体会不到我的痛苦”,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的易钟秀而言,自然无法对易钟玉感同身受了。当易钟秀也真正成熟了,或许就不会那么斤斤计较,与易钟玉针锋相对了。
结语
综上所述,单纯站队易钟玉或易钟秀,本身就非常幼稚。人无完人,易钟玉和易钟秀也不是两个完美的角色,她们各自身上都有着优缺点。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亦非零和游戏,人性更是如此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