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大家关注评论
最近,前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被国际刑事法庭(ICC)逮捕的消息刷爆了新闻圈。这位因“铁腕禁毒”而闻名的领导人,在2025年3月11日落入法网。然而,这不禁让人想到同样被ICC发出逮捕令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至今依然“逍遥自在”。这就很让人疑惑:为什么ICC能抓的了杜特尔特,却对普京和内塔尼亚胡两人束手无策呢?作为一名头条号内容创作者,我来为大家抽丝剥茧,分析这一系列事情背后的门道。

杜特尔特
同样三张逮捕令,命运却各不相同2025年3月11日,杜特尔特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菲律宾警方逮捕,随后警方将其被移交给ICC,并阐明其罪名是“反人类罪”,这罪行主要涉及他任内禁毒行动中数万人的死亡。根据《纽约时报》报道,这场逮捕为何如此成功主要还是得益于菲律宾政府的配合。
反观普京呢?2023年3月,ICC因其在乌克兰战争中“非法转移儿童”的罪行发出逮捕令;内塔尼亚胡则是2024年11月因为在加沙冲突中犯下的“反人类罪”而被通缉。可这两位至今一个在克里姆林宫发号施令,一个在耶路撒冷运筹帷幄,这让 ICC的逮捕令仿佛成了一团“废纸”。

菲律宾支持逮捕杜特尔特的民众
同样是一国元首,这差别咋就这么大呢?听我娓娓道来。
菲律宾开了门,俄以则关了窗ICC 其实是没有自己警察部队的,执行逮捕全部依靠成员国的互相配合。这次杜特尔特被抓,关键的一点在于菲律宾政府点了头,默认警察部队可以行动实施抓捕,根据据《路透社》的报道,菲律宾现总统马科斯起初是不愿意配合ICC 行动的,但是随着他和杜特尔特家族的副总统莎拉关系恶化,菲律宾整体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于是在 2024年11月,马科斯政府突然表态“不得不遵守ICC要求”,直接对杜特尔特发起了逮捕。

因杜特尔特禁毒行动去世者的家人
而俄罗斯压根就不是ICC成员国,早在 2016年就退出了《罗马规约》,普京压根不承认ICC管辖权。普京在被通缉后,出行照旧,像2024年9月访问蒙古时,蒙古国虽然是 ICC成员国之一,却因能源依赖俄罗斯不敢动手。ICC只能干瞪眼,发了个“不合作”的警告了事。
以色列则更狠,它不仅不是ICC成员,还明确拒绝承认其合法性。内塔尼亚胡被通缉后,美国(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立刻跳出来反对,称ICC“没有管辖权”,直接给 ICC 当头一棒。以色列有美国撑腰,再加上其自身的军事和情报能力,谁敢去抓他?
“小虾米”好抓,“大鱼”难碰杜特尔特如今只是个卸任总统,其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影响力均大不如前,菲律宾国内的政治斗争又让他成了“弃子”,根据《Rappler》报道,马科斯和杜特尔特家族的联盟发生破裂之后,前者乐见其被收拾,这样既能讨好国际社会,又能削弱政敌,何乐而不为?

俄罗斯总统普京
而普京和内塔尼亚胡就不一样了,一个是俄罗斯的现任总统,掌控核大国;一个是以色列的在位总理,背靠美国,ICC 想抓他们不仅需要面对两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要考虑地缘政治所造成的连锁反应。试想一下,要是哪个国家真把普京给抓了,俄罗斯的报复会是啥样?又或者,谁敢冒着得罪美国的风险去动内塔尼亚胡呢?

ICC 对三者采取的措施
杜特尔特“撞枪口”,另外俩“躲风头”其实杜特尔特被抓时,他前脚刚从香港回来,后脚就被菲律宾警方抓捕。根据《菲律宾星报》报道,逮捕前ICC已通过国际刑警组织对杜特尔特下达了“红色通缉令”,菲律宾对此没法装瞎。而他的禁毒战争早在2016年就引发国际广泛关注,受害者家属和人权组织的持续施压,也让ICC调查得以水到渠成。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普京被通缉后,基本只去非ICC成员国,像蒙古、印度这些“安全地带”。内塔尼亚胡更不用说,以色列本身就是个“堡垒”,加沙战争还没消停,他哪会轻易出国冒险?两人都在“躲风头”,ICC想抓也没机会下手。
ICC能抓杜特尔特却抓不了普京和内塔尼亚胡,归根结底还是菲律宾开了门,杜特尔特又是个“过气总统”,自然成了囊中之物,而普京和内塔尼亚胡,一个有核弹撑腰,一个有美国护着,ICC再牛也只能干瞪眼。这场“抓人游戏”,与其说是正义的胜利,不如说是现实的缩影。你觉得呢,头条的朋友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