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洋护毒?加拿大的"法治双标"该收场了!

晋月聊军事 2025-03-22 03:03:24

“法治标杆”加拿大竟为毒贩跨国喊冤?当4名走私毒品的加籍公民在我国伏法,渥太华上演的“护毒外交”闹剧,不仅暴露了其司法双标的虚伪面具,更让国际社会看清某些西方国家的“人权滤镜”,终究照不亮自己脚下的阴影。

外交部发言人

我国的禁毒法律不容挑衅

“222公斤冰毒能摧毁多少家庭”这个问题的答案,让加拿大驻华使馆2021年为毒贩谢伦伯格辩护时的“人权说辞”显得苍白可笑。根据我国《刑法》第347条,走私冰毒50克以上即可判处死刑。而此次被处决的4名加籍毒贩,犯罪事实清楚、证据链完整,完全符合死刑门槛——用网友的话说,这要能宽大处理,缉毒警的血岂不白流?

数据显示,2012-2021年间全国审结毒品犯罪案件超95万件,102万人获刑。我国这种对毒品“零容忍”的态度,既是对14亿国民生命权的庄严承诺,也是履行国际禁毒公约的责任担当。正如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所言:在中国犯罪,就要按中国法律办!渥太华的“法治变脸术”。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加拿大《受管制药物和物质法》明确规定:贩运冰毒最高可判终身监禁。但当本国公民在他国涉毒时,渥太华却秒变“护犊家长”,上演法治合则用、不合则弃的川剧绝活。

这种双标早有先例:

2018年加方高调签署《全球毒品问题宣言》,转头却放任大麻合法化;2021年谢伦伯格案发时,加使馆竟称“量刑过重”,全然无视其走私222公斤冰毒的骇人事实,此次更将司法案件政治化,要求为其他涉毒加人争取“宽大处理”,直接干涉我国司法主权,肯定绝不会容忍。

中加合作远比对抗明智

2024年中加双边贸易额达930.41亿美元,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空间广阔。但加方某些势力偏要“捡芝麻丢西瓜”,把司法个案炒成外交危机。

中加贸易

这种操作背后,是深陷"价值观外交"窠臼的思维定式:

2021年炮制新疆"强迫劳动"谎言

2023年炒作"中国干涉选举"闹剧

如今又借毒贩案对华施压

殊不知,国际禁毒形势正日趋严峻,根据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报告显示,全球吸毒者超2.96亿,新型毒品年均增速达55%。若渥太华真心关切人权,与其搞“越洋护毒”的政治表演,不如与我国携手切断跨国毒链——毕竟,真金白银的合作数据,可比空洞的价值观口号实在得多。

这种一视同仁的司法态度,恰恰彰显了大国法治的成熟自信。正如缉毒纪录片《中华之剑》中的誓言:“毒品一日不绝,战斗一刻不止!”这份坚守,不仅守护着万家灯火,更为全球禁毒贡献中国方案。

中华之剑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中华民族用血与火写就的禁毒史诗,决不允许任何人亵渎。当渥太华还在表演"护毒悲情戏"时,祖国已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法治尊严不容交易,人民安康岂能妥协?这场荒唐闹剧,是时候落幕了!

(本文数据来源: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年度报告、联合国毒品犯罪办公室统计、中国海关总署贸易数据)

/小编点评/

跨国贩毒本就是全球公敌,某些国家却硬要给它套上“人权”的戏服。殊不知观众早已看透——真正的国际担当,从不在镁光灯下的政治作秀,而在捍卫法治的坚定脚步中。

0 阅读:1
晋月聊军事

晋月聊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