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从来都没有锐利无比的矛,也没有坚不可摧的盾,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明白的道理。然而,唯有在矛和盾这两个方面都达到较高的水平,才能让自己在攻防两端都实现持续发展和提高。如今看来,解放军火箭军部队的一票国产“东风”系列弹道导弹,让我们拥有了无可争议的“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矛”。那在“盾”的领域,国内自然也不会有所忽视。
美媒相关报道页面的机翻
据美国媒体报道,公开资料显示,解放军在西部戈壁进行了一次实弹测试,由火箭军部队在极短时间内密集发射了多达16枚弹道导弹。不过,此次实弹测试的目的不是为了演练弹道导弹的精确打击能力,而是在配合中国新一代双波段雷达系统的抗饱和攻击能力测试。
火箭军部队齐射弹道导弹
据悉,该雷达可在S波段和X波段上工作,在测试中的表现十分理想。其准确探测到了所有导弹,并根据飞行弹道预判到了每枚导弹的落点。不仅如此,这款雷达还对导弹分导弹头释放出的真弹头和诱饵弹头进行了精准识别,共分辨出31个诱饵弹头和无需拦截的弹头,以及7个高威胁弹头。
火箭军部队发射导弹
很显然,如果相关报道的内容较为准确,那基本上可以确认的是,中国在弹道导弹反导拦截领域实现了一次新的突破。要知道,对抗弹道导弹饱和式打击,一直都是摆在全球各军事强国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面对末端突防速度可轻松突破5倍音速大关的弹道导弹,光是成功拦截1枚,就已经是个颇为不易的事情了。若是同时对抗数枚、甚至是两位数的弹道导弹,难度之高可想而知。
美军和以色列军队发射的反导拦截弹
就以发生在去年10月的伊朗弹道导弹打击以色列一事为例,面对伊朗发射的大量弹道导弹,虽然以色列和美国把“萨德”、“爱国者”PAC-3、“大卫投石索”和“箭-3”等反导拦截系统全用上了,可谓是“精锐尽出”,但依旧没能阻止伊朗导弹的打击。有多达30枚弹道导弹命中了以色列空军最重要的基地之一,即内瓦蒂姆空军基地。
美军和以色列军队展开反导作战
究其原因,在高强度的饱和打击下,这些反导拦截系统的雷达很难在短时间内测算出所有来袭导弹的弹道和落点,以及难以分清每个导弹战斗部的威胁程度。如此一来,就出现了部分反导拦截弹对某1枚弹道导弹战斗部的“过盛拦截”,也就是可能有4~5发拦截弹被分配到去拦截1枚弹道导弹战斗部,而另外的一些弹道导弹却没迎来拦截弹的“招呼”,从而成了漏网之鱼并成功命中目标。
以色列“箭-3”反导拦截系统
而在解放军的此次实弹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点,那就是国内在反导拦截系统的雷达技术方面所采取的思路,与美国截然不同。在伊朗导弹打击事件中,美国和以色列的思路是尽可能多地堆砌各类反导拦截系统,试图“以多打多”,结果就出现了反导拦截火力通道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而在中国这里,我们则在尝试提升单一雷达系统的性能,让一款双波段雷达系统同时具备远程探测、跟踪、弹道解算、落点预判、真弹头和诱饵弹头区分,以及对来袭战斗部的威胁程度进行评估等能力。
以色列“大卫投石索”反导拦截系统
如果将上述能力整合到一款雷达之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同型号反导系统协调作战不畅、特别是火力通道分配效果不佳的问题。如此一来,明显是在吸引反导拦截火力和消耗拦截弹的诱饵弹头,以及落点威胁程度不大的来袭弹头,完全可以被放过。我们的反导拦截弹将可根据雷达给出的威胁程度,对高价值来袭弹头依次进行“雨露均沾”式的拦截,大大提升拦截效率和成功率。
海上反导也很重要
进一步来想,倘若这款名称和型号尚且不明的双波段雷达系统,确实经受住了测试和考验,那在让其撑起中国国土防御重任的同时,或许国内还应开发相应的舰载型号,发展出具备海上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水面舰艇。这是为了将反导拦截战线尽可能地前推,增加反导拦截作战的战略纵深,意义非同小可。
火箭军发射导弹
最后要说的是,能一次发射16枚弹道导弹实弹来测试雷达,解放军俨然到了“壕”无人性的程度。能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又能数出来几个呢?想必各位的心中都有答案了吧。
用户96xxx19
中国占领关岛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拉斯加的前提是能百分百拦截美帝的民兵核导弹和弹道导弹核潜艇攻击,废了美帝核武器,美帝只能投降被肢解。
MMDDYY
我知道,耦合器坏了,十块
小风
反导的地图需要改变下思维维度方向,以4维立体参数为核心算法点扩展整个国境立体空间,不管空中导弹在哪个高空位置都可以在0.3秒内定位(这里必须用到四相环定位仪,航空是两相环,风水玄学是三相环),之后导弹为核心的方圆500公里不管怎么变轨改变飞行方向都可以随时随地同步预报落点。
用户10xxx68
战时,一定要毁灭性核打击美国流氓的走狗傀儡国家,不能心慈手软
Vamyane
用最好的矛测试最好的盾,我们终于有这个底气了
章小白要学习一
没抢到前排,老太不乐[哭哭]
Micky.
难道测试的是龙吟7号?
媛媛
大家好,我是暗恋老泰勒九十九年的铁粉
愿能久久
老太乐,你好!我是老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