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款高超音速导弹下马!连中国看不上的技术,美军都没搞出来?

排头档案 2025-04-11 16:34:27

国内军迷圈中有这样一种充满了戏谑的说法,即很多能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的军事大国,往往都在某些方面被“克”。举例来说,冷战期间的苏联和如今的俄罗斯,就是“命犯核潜艇”,其是世界上核潜艇沉没事故最多的国家。至于说“神秘的东方大国”印度,则是“命犯飞机”,每年不坠毁个约两位数的军机,似乎就“浑身不舒服”。那在美国这里呢?答案或许是高超音速武器。时至今日,堂堂的导弹工业强国美国,依然没能装备哪怕一款成功的高超音速武器,落在了中国、俄罗斯、伊朗,甚至是朝鲜的后面……

美媒的相关报道

不仅如此,美军还无奈地接连取消了数款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项目。看起来,其在此领域的发展之路还真是充满了坎坷。据美国防务媒体“海军新闻”报道,因担忧成本超支,美国海军已决定取消HALO“光环”空射型高超音速导弹项目的研发。基本上,这是自去年美国空军下马AGM-183A空射型高超音速武器项目后,美国武装力量叫停的第二款空射型高超音速武器研发项目。

美国空军下马的AGM-183A高超音速导弹

而一个让人有些意外的地方在于,如果说采用了高超音速武器中,最为先进的“乘波体滑翔构型技术”的AGM-183A,是因项目研发难度过高而超出了美国空军的科研水平,尚且还能理解,那这HALO“光环”项目的下马,就真有点说不过去了。原因很简单,HALO“光环”连难度较低的“双锥体构型”高超音速武器都不算,其是技术含量最低的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

HALO“光环”采用了吸气式技术路线

我们知道,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此类发动机需要在工作过程中持续吸入大量空气、尤其是含氧量足够多的空气。这就决定了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的飞行高度不能太高,尤其是无法像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的乘波体滑翔式或双锥体高超音速导弹那样,在大气层外飞行。从反导拦截作战的层面来想,对大气层外来袭弹药的拦截难度无疑是最大的,要求拦截弹在空气稀薄的大气层外,也能拥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和较好的机动能力,一般的国家很难做到。

采用乘波体滑翔技术的中国“东风-17”

但对于飞行高度受限、特别是无法冲出大气层的来袭弹药,反导拦截作战的困难程度自然就低了不少。也就是说,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的突防效果,可谓是天然逊于诸如中国“东风-17”这样的乘波体滑翔式高超音速导弹,以及“东风-26”这样的双锥体高超音速导弹。由此便不难明白,为何直到今天,解放军航空兵部队和火箭军部队,都对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兴趣缺缺。毕竟,有了综合性能更好的乘波体滑翔技术和双锥体技术,我们为何还要去追求差得多的其他产物呢?

采用双锥体技术的中国“东风-26”

但在美军这里,情况显然就不一样了。HALO“光环”走的就是高超音速武器技术中,最为低端的吸气式路线。按理说,技术水平低端就意味着研发难度不大和研发成功率高,美国海军理应信心满满地早日获得相关成品。但从此项目下马的理由来看,美国海军说是“担忧成本超支”。于是,什么情况才会导致项目成本超支呢?最大的原因自然在于难以在短时间内攻克某些技术难题。为了实现技术突破,就需要进一步加大成本投入。

HALO“光环”原计划装备F-35C舰载机

这样想来,莫非在HALO“光环”的研发过程中,美国海军科研团队已然陷入了某些技术困境,且在加大投入一段时间后,仍未能实现突破,这才让军方高层因担忧进一步投入并导致项目超支,进而叫停了研发工作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确实是肯定的。而在此项目告吹后,美国海军已无其他型号的空射型高超音速导弹研发项目。这或意味着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美军设想中的“由航母舰载机发射高超音速导弹”的一幕,将很难快速到来。

实力不俗的中国导弹工业

最后吐槽一下,咱也不知道美国这是怎么了,连被中国看不上和淘汰的技术都搞不出来了。莫非美国导弹工业的能力上限,早已大大低于各界的想象了吗?各位觉得呢?

2 阅读:548
排头档案

排头档案

历史回眸,独家档案,深度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