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文字丨艺术家们这样表达情绪

美术报 2020-03-30 15:51:30

编者按: 通过全民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战疫抗疫,肆虐2个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已如强弩之末,大部分地区那些可怕的数字已归零,各地逐渐开始复工,生活也渐渐恢复正常。春暖花开,马路上又开始堵车了……在疫情持续发展期间,人们的心情跌宕起伏,不断地从波峰到谷底,期间亦产生了不少令人感动或发人深省的事。表达情绪大部分人是通过文字,通过社交媒体的分享。而艺术家,在这个时候则比旁人更多了一个出口——那就是书画创作。本期我们开设一个艺术家的宅家日记专题,刊登部分受新冠疫情影响宅家艺术家的创作状态,艺术上思考的问题,或者由此而取得的一些阶段性创作成就,还包括非常时期对待生活的方式等等,希望能呈现艺术家这个比较特殊群体宅家期间的一些精神面貌。说是日记,其实也不拘泥于这一形式,不管是人生感悟,还是艺术心得,都不失为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心情记录。也许,被限制了自由的同时他(她)们却也因此获得了某些其他方面的自由,谁说不是呢?

所思,所记,所表达

文丨陈铿

(广州市美协副主席兼油画艺委会主任、广州大学教授)

自2013年我走入微信,就几乎一直以《我的视觉日记》来记录我每天的感受。

到现在,不觉已写了2400多篇。

艺术创作讲到底是一件十分个人化的事,我的视觉日记也就追寻自己的内心。庚子一疫想不到终席卷全球。面对困境,不得不感叹生命的渺小与无常,而且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是那样的无奈与无力。

临近除夕,千万人的武汉封城了,除夕夜,在万家团圆合家齐聚之际,在新闻中看到逆行者悲壮地出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除夕征战忙,我深深感动了,若非十分紧急,哪有这个时间踏上征程啊,亘古罕见!大年初一一早《我的视觉日记》,写的就是真正猛士除夕夜的向死而生,祈望将士们平安归来”。此时,一个将士出征的悲壮画面已在我脑海中萦绕,开始酝酿草图与画色彩稿《逆行者·除夕出征》。

非常时期,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罕有的凝聚力与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这个寂寥冷清的春节,全国疫情气氛渐趋紧张,每天不息变动的数据,彼此谈毒”色变,相互警而远之”。已少人上街,但此时大家都在为找口罩,买消毒酒精奔忙,我也不例外。那小小的口罩,如一道护城墙,可以将病毒隔绝于外。短短数日口罩已成为国人最昂贵的出行标配,我开着车见药店就停车去问,几乎走遍全城。最后走出广州,到佛山平洲的一家小药房见到救命的口罩与酒精之时,已是大年初四。

那瞬间,如获救命仙丹般的感觉涌上心头。

翌日,我看着那静静置于桌面的口罩,灵感不期而至——这口罩,不就如搭载诺亚一家远离洪水灾难,驶往新纪元的诺亚方舟么?!在疫魔狂潮中,口罩是我们的希望之舟;以轻薄之体量承受无数生命之重。两天时间,以写实与意象糅合的笔触一气呵成绘就了这幅《2020·诺亚之舟》。年初六晚《我的视觉日记》,登的就是这幅画。

陈铿2020·诺亚之舟 油画

的确,我也反对当下很多画家一窝蜂创作了大量的肤浅的照搬抗疫照片式的概念化表现,尤其是画了无数的钟南山”……这也反映了画家普遍的浅薄与想像与思维的贫乏,作品中大都缺失对大灾难精神层面的思考与反思。抗疫创作中的创作不应只是抄照片——那还不如照片来得真实,更能打动人。画家要做的,应该是透过表象,表达人类面对灾难的共同情感,引领艺术思维走进抗疫中更为人性与更具普世价值的本质部分,包括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命、亲情、良知、生与死、悲悯等等。

2月6日,李文亮辞世,民众哀痛,夜不能寐。那晚,我构思了《烛光文亮》,那是悲剧燃点起的点点星光……

这几天,还有陆续的白衣天使染病离去,情绪跌到最低点。漫漫长夜盼天明,我画了《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这也是一幅写意的表达,发在了2月10日《我的视觉日记》上。

陈铿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

春寒料峭。此时,举国上下,严防死守——正在与肆虐狡猾的新冠病毒”鏖战;

已经有多少人、有多少天,被逼困在家中不能出门?给人们勇气的,应该是希望,是可以无限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期盼。相信终会缚住苍龙,大雁回归、春光明媚的日子,就会到来!

而此时,武汉的疫情有多严峻?难以想象,只是那些没有逃脱疫魔的不幸的人,永远地留在了2020。为了所有的人类,武汉的封城可以说是一场壮烈的牺牲。在那里奋斗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我们无法想像的春天。在家的我们,永远无法感受到置身其中的那种心慌与恐惧,但,总有祈盼与希望——我又画了《封城之殇》与《为了明天》。

封城,对于画画人来说影响不大,因为画家需要安静,创作需要大量的独处时间深化、完善。这段时间我是几幅画同时铺开,还画了《风雨过后》,发在3月4日《我的视觉日记》中。

我相信这场战疫必将会记录在历史。没有人是座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每个人的坚守都是对这场疫情无声的付出;每个人的尽职尽责就是这个社会最强大免疫力,每个人把自己当作一道防线,就能够穿过风雨,迎来春天的阳光。

愿天佑中华,赐福苍生。3月22日,《我的视觉日记》发了我的泼彩新作《2020》:

阴霾定会散去,希望就在前面;

曙光,终要到来!

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一定会走

文丨李学明

(济南,山东工艺美院教授、山东美协顾问)

今天的阳光很好,没有一丝风,明媚的春光很是惬意。直到午后天还是静静的,太阳暖洋洋的。于是叫醒午睡的两个小孙子、刘曦钰(小孙子的姑姑)、老伴,我们便到了后山。所谓的后山就在院内,是郎茂山的山南,是院子的背后。这里是院里人常来散步的小树林。此时的小树林静悄悄的。路边的玉兰已经盛开,柳树已吐出了老长的绿芽,海棠已有了红红的花蕾,几乎所有的树都萌发了或长或短的绿芽,一派春的生机。

李学明岱宗日出中国画

孩子们在树下骑着玩具车撒欢儿地玩。老伴看到垂金的柳丝,折下一个柳枝,用手使劲儿把树皮和树条脱开,然后折下一段,用手指甲剪去绿色外皮,里面露出白色的内皮,含到嘴里一吹呜呜”地响起来,这是柳哨,这是久违的声音。小时候清明节满村的这种柳哨声。这种哨声既亲切,又悠远,它似乎来自故乡,来自儿时,来自久远的岁月,来自古老而优美的《诗经》。这种声音使人忽地回到了童年,回到了昔时的清欢岁月。把人一下子拉回了人与天地的那个让人觉得很踏实的距离里。使人体悟到天人合一”的那种自在放松和适意。不是这种特殊的时期,人还真不能闲出这种野趣来。其实想想,人的生命的意义又恰恰就在此处,这些年来人心太浮,只是混忙,把闲给忘了,给丢了,给疏忽了。春天来了,万般生机,该来的总是要来,该走的一定会走。这是自然,自然是人不可违背的,不能违背的,只要拥抱自然,我们的幸福还在后头呢!

由此使我联想到了艺术,联想到了绘画,绘画走到一定的高度,画到一定的火候,再往前走是很不易的,此时必须有更多的积累和思考,有想法而且还要有脚力才能有新的意思,新的突破。此间的心思和用心最要紧的就是顺其自然,道法自然。因为自然是天道,是天地间一切一切的运行规律,只有顺其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自己从事的事业才能有所升华,自古至今无二法门。此是正见,舍此绝不可能得其正果。

疫情下的思考记录

文丨杨大伟

(浙江传媒学院教授、画家)

武汉封城开始到现在,大家都经历了信息轰炸和谣言包围,因未知而恐惧甚至恐慌……当下,大家的心态逐步平复、回归理性,可以看到无数的普通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递信心和关怀。

从杭州自驾去山东曲阜陪父母过新年以前,还没有得到具体的准确的疫情信息。直到1月23日武汉封城才意识到疫情的严重。除夕夜大家都提前拜年,我拜年的话很简单:祝大家平安!朋友圈里我写道:平平安安、无法快乐!无法快乐的确是我当时状态的事实存在,无所谓正面负面,因为担心和焦虑真的是无法快乐。接下来的日子这一些关键词写就了我的日记:非常态、真实、焦虑、阅读、生态、生命……

多年来我一直平静地教书、绘画和书写。常态生活中没有重大事件的冲撞及切身感受。疫情让我感受到了非常态的生活,它既考验我们的耐心,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作为有良知的人对待疫情的态度既要真实也要表达真实。因为真实能推动疫情的结束。特殊时期的生活我们都被裹挟,让人们不再持有一种稳固的生命观念,病毒牵扯到每个人的性命。这种非常态的发生,使得艺术创作与写作的维度才可能启动对人性复杂性的探索、认知。疫情导致社会生活失序,人与自然关系的失序,但我最愿意看到的是人性与社会机制在灾难中的觉醒。

杨大伟春风水彩画

曾经大早起来看丁香园的疫情分布地图中红图逐渐扩大,第一反应特别希望去抹掉,这或许发自内心的一种本能而已。当然其间不乏对疫情”与城市”、生态”与生命”的思索。疫情面前,哪怕是一点人性的光芒和心灵的慰藉都弥足珍贵。疫情期间我们不在漩涡的中心,很难设身处地地感受到那种绝望与悲情。我只能在家自觉不自觉地每天画一张小画权当日记,在文字无法自我释然的当下,画画可以缓解一些不安。生态的生”字是生命的意思,疫情让我考虑更多则是生命的质量。

仔细想想,针对艺术品的鉴赏首先要依赖社会剩余时间,所以作为艺术创作者没有理由只把艺术创作作为素材占有或记忆留存;优秀的艺术创作应该既要关乎人类的精神和永恒,也是针对疫情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的提醒。不然和塑料花有什么区别呢?从另一个角度看,特殊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许因为时间的维度会有意外,这不包括其间部分的应景投机之作。因为这等原因,我查阅了一些历史上数次大瘟疫的资料,对比搜索了其他历史事件和当时的社会状况,看了关于疫情的历史艺术图像,因此想到一个问题,生命是什么?艺术表达灾难的本质是什么?把精力投放到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上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清醒,可以减少一些虚妄和焦虑。难怪有人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世事无常才是恒常之态,虽染疫情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也将占据我们的记忆,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某些意识,但这些都是人类命运的一部分。

真切祈愿人类能够早日摆脱新冠肺炎带来的困扰。

编 | 唐永明 lisa

转载请 注明出处

-------------------------

-------------------------

祭侄文稿 兰亭序 伯远帖……原大高清长卷

-------------------------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