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一句话: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意思是指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亦或者从事低贱事业的人大多都很仗义;而很多学了大量知识的读书人,却往往都是小人一个。
以前不理解为什么这么说,书读得多不应该更加明事理吗,怎么还越来越负心呢?
底层人民干着最脏的活,拿着最少的钱,又怎么可能仗义呢?
直到后来,见识了一些高学历人士,也和底层人民接触多之后,发现确实会这样。
读书多认知高的人,很理性很果断,只要与己无关都置之不理,学历低的普通人反而喜欢仗义执言,打抱不平。
学历高认知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强烈的上进心。
这份上进心促使他们在学校里挑灯夜战,寒窗苦读,最终进入大学,成为高认知群体。
但强烈的上进心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强烈要求进步。
一个满脑子都是进步的人,对自己对周边人的要求都很高。
一旦周围人的认知达不到他的要求,他会选择无视,因为过多的相处不仅会阻碍他的进步,成为更厉害的人,还会消耗他原本不多的精力。
而且如果周围人的认知严重阻碍成长的话,他们则会选择远离,选择去寻找层次更高的人群。
正如古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环境对人的改变远远高于个人意志,要想变得更好,就要脱离原来的圈层。
成为更好的自己本质上就是和过去的自己告别,告别的越快,成长的越快,也看似越来越无情。
考公考编的圈子里有这么一句话,上岸第一件剑,先斩意中人。
啥意思呢?就是形容自己考了编制、或者考上研究生之后、直接踢掉旧人;
之所以这么做,理由也很简单。
一旦上岸之后,和前人就不是一类人了,过多的纠缠只会消耗自身的精力,对事业没有任何的帮助。
与其这样,倒不如早点分手,在同层次另寻新欢,强强联合,爱情事业双丰收。
学历高认知高的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理性,见识多。
他们站得高,看的远,看的多,做决定的时候不会感情用事,拍脑袋决定,而是更方面综合考。
就像一台无情的机器一样,总是做出最合理的决定,哪怕这个决定有违与道德。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帖子。
一个独生女,父亲意外患病,刚做完手术,还在医院恢复。
除了父亲动手术的那两天她在医院照顾,其余时间都是母亲和护工照顾父亲。
那么,她在做什么呢?她当时正计划去潜水。
父亲生病前,她就已经做好了潜水计划,后来父亲查出患病要手术,转让船宿和机票改签已经来不及了。
在留下来照顾生病的父亲和潜水之间,她果断选择了后者。
她的丈夫得知后,怒斥她这个行为太自私,骂她不孝顺、不懂事。
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妥,自己又不是医生,留下来也帮不上什么忙,还不如去潜水。
原本寻求网友安慰,结果被网友骂得狗血淋头,最后无奈删了帖。
理性的角度来讲,她不是医生也做不了什么,而且机票也无法改签,留下来确实做不了实际的事情。
可是,人终究不是机器,人是有感情的生物,在最脆弱的阶段,家人陪伴就是一种最好的支持。
极致的理性也是一种病态,也难怪网友破口大骂。
这和普通老百姓过日子就很不一样。
农村普通老百姓过日子,讲究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讲究的是远亲不如近邻,没有那么多高大上的理想,梦想。
谁都不能保证不碰上一些七零八碎的琐事,需要有求于街坊邻居。
如果你平时对大家薄情寡义,没有什么来往,问你点简单的事情,支支吾吾,借个锄头各种理由推脱,那么真等你出事了,有需求了,别人也不见得会来帮你。
毕竟,互利互惠才走的远,平时不积德,出事了肯定就是有善报。
还记得以前,每逢过节,只要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会吩咐我给邻居送一份过去,邻居也是如此。
那个时候年纪小,不能理解,只知道两家关系好。
后来才渐渐明白,关系好就是在一次次你来我往中加深的,平时借啥东西也是打个招呼就好了,省去了很多麻烦。
当然还有一点,底层的人的道德感比较强。
一个道德感强的人,是不会去做一些看似薄情寡义的事情,因为在道德的观念里,这些是不好的东西,是会被人耻笑的,戳脊梁骨的事情。
道德感强的人,讲究的是义,而不是利益。
相信大家都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
孔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他年幼时,每次和哥哥吃梨都只拿最小的。
父亲问他原因,他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
后来,“孔融让梨”成为团结友爱的典故。
从利益的角度,薄情寡义自私一些,肯定拿大梨,但从道德的层面看,就应该拿小梨。
最后想说
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薄情寡义,有些人只是表面看起来像,不一定是真相。
有一大批读书人在危难之际,隐姓埋名,为国铸剑,方有当下的美好生活。
屠狗辈也不全都仗义,为了蝇头小利,尔虞我诈,大打出手的不少见,哪怕是亲兄弟也是一样。
擦亮眼,不戴有色眼镜看人,学会识人看人很重要。
用户10xxx05
看了你的标题,你应该是被高学历的人抛弃了,失败的在抱怨。最可怕的是自以为是的愚昧之人好心的去帮倒忙,搞了一大堆的迫害,还以为自己做了件好事儿,还跟别人讨要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