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国刚刚颁布《稀土管理条例》不到半年时间,俄罗斯突然宣布要和美国联手开发本土稀土资源,这条消息刚被俄媒爆出,立刻在华尔街和硅谷引发了连锁反应。
但我们中国握了三十年的稀土王牌,真的会因为这次美俄合作就失效了吗?接下来一起吃透这场稀土博弈背后的真相!
先说这爆炸性新闻的来龙去脉,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最新披露,莫斯科计划在顿巴斯地区和西伯利亚启动两个超级项目,不仅要和美国联合开发稀土矿,还要恢复每年200万吨铝材对美出口。
这个价值150亿美元的合作案,表面上看是要帮美国解决被中国"卡脖子"的难题,但仔细翻看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就会发现,俄罗斯公布的1200万吨稀土储量里,有超过60%分布在永久冻土带,开采成本是内蒙古矿区的3倍以上。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现有的稀土加工厂连本国需求都满足不了,去年还要从中国进口价值2.3亿美元的钕铁硼磁材。
然而就在上个月,中国的包头稀土研究院刚公布了新一代绿色开采技术,采用原位浸出法让稀土回收率突破92%,比美国加州的Mountain Pass矿采用的酸浸法整整高出15个百分点。
更让西方眼红的是,我们江西赣州的分离提纯车间,能把17种稀土元素纯度做到小数点后五个9,这种"超纯级"产品全球独此一家。
反观美国,虽然重启了封存三十年的加州稀土矿,但他们的氟碳铈矿分离技术还停留在上世纪水平,生产1吨氧化镨钕要产生8吨放射性废渣,环保署的罚单都快堆成山了。
可能有很多人要问:俄罗斯不是号称有全球12%的稀土储量吗?这话不假,但您知道他们最大的托姆托尔矿在哪吗?就在北极圈里的亚马尔半岛,冬季零下50度的极寒天气,矿工戴着防毒面具都撑不过两小时。
再看我们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区,全自动化的磁选生产线24小时运转,无人运输车在矿坑里穿梭自如,这种场景在俄罗斯的冻土矿区怕是再过十年都见不到。
更关键的是产业链,从矿山到磁材车间,中国形成了300公里产业半径的"稀土走廊",而俄罗斯现在连像样的永磁体生产线都没有。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美国人的尴尬处境,别看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布要建"本土稀土链",实际上美国去年进口的3.2万吨稀土产品里,仍有72%贴着"中国制造"的标签。
他们那个被吹上天的MP Materials公司,开采的稀土精矿还得千里迢迢运到中国来加工,这就像种了小麦却要送到别家磨面粉。
现在突然转向和俄罗斯合作,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病急乱投医——顿巴斯矿区到现在还时不时有炮火声,更别提那里稀土矿的铈含量高达38%,这种低附加值元素在美国根本找不到买家。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这些年确实在调整战略,从2020年出口配额缩减40%,到去年实施的稀土产品追溯系统,每一吨出口稀土都能精确查到开采坐标和加工车间。
我们的工程师团队最近还搞出了稀土回收黑科技,从废旧手机里提取稀土的成本降到了矿山开采的1/3,这条技术路线直接把美日企业整懵了。
更绝的是包钢集团研发的"稀土+钢"技术,把万分之一含量的稀土加进特种钢,强度立马提升两个等级,这种高端玩法俄罗斯连门槛都摸不到。
当然美俄这次合作也不是全无看点,西伯利亚铝业综合体要是真能年产200万吨铝材,倒是能缓解美国波音公司的材料焦虑。
但别忘了中国南山铝业早就拿下了空客A380的机翼板材订单,我们的铝合金里添加的稀土元素,能让材料疲劳寿命延长30%。
所以说到底,稀土的较量早就不是拼储量,而是比谁能在纳米级材料上突破极限,就像中科院最近展示的稀土基量子点,这种能精准杀灭癌细胞的黑科技,美国人现在连实验室样品都造不出来。
步入到2025年,中国稀土产业这盘大棋越下越活,从当初的"白菜价"出口,到现在卡住高端磁材的命门,这场翻身仗打得漂亮。
反观美俄的合作,更像是各怀鬼胎的权宜之计——俄罗斯想用资源换技术,美国盘算着给中国添堵,但双方在关键技术上谁都给不了对方想要的。
所以大可把心放回肚子里,只要我们的科研人员继续在实验室攻坚克难,中国的稀土王牌只会越擦越亮,毕竟在绝对的技术壁垒面前,再多的资源储量也不过是躺在账本上的数字而已,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用户10xxx56
水军又散布不可信的文章。
龙骑兵
谁也不嫌钱多,多多益善。
AA
Ai批发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