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苏妍的工位还亮着,屏幕的白光映在她脸上,显得格外苍白。整个办公室寂静无声,只剩下空调的嗡鸣和指尖敲击键盘的声音。她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个深夜加班的夜晚了。
PPT里的方案已经改了三遍,她仍不放心,生怕哪个细节没优化到极致。毕竟,这个月的绩效考核,她一定要拿A,否则年终奖的名额又没她的份。
这种战战兢兢的状态持续了太久,长到她已经忘了,自己刚入职时明明是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那个满心期待要做出“好作品”、要成为“行业大牛”的女孩,如今却变成了一个把KPI挂在嘴边、每天担心被裁员的职场螺丝钉。
“也许,只要再拼一点,就能有结果。”她对自己说。
但她没有意识到,这种自我麻痹,才是最危险的深渊。
“优秀员工”的光环,苏妍也曾戴过。
她入职第一年,就凭借出色的方案拿下公司季度最佳,领导在全员大会上夸她“未来可期”。她那时信以为真,以为职场是个公平竞技场,只要努力,就能换来想要的东西。
但现实是,这片赛场的规则从来不是固定的。
第二年,她的方案依然出色,却没能晋升,领导的评价是“再历练一年”。第三年,她看到同期的同事被提拔,HR的解释是“你的风格还不够成熟”。
她开始质疑:“到底怎样才算合格?”
可她不敢停下,怕自己掉队,怕身上的光环褪色,怕从此成为公司里那个可有可无的名字。她甚至害怕休假,生怕自己请几天假回来,连办公桌的位置都没了。
她加班、熬夜、拼命追赶,像一个困在猎笼里的野兽,不停地撞墙,却始终找不到出口。
HR找她谈话的时候,苏妍正修改一个已经改了五轮的策划案。
“业务调整,优化人员配置。”对方语气温和,“你的能力我们都认可,但现在公司更需要综合型人才……”
后面的话她没听进去,她的大脑一片空白。
直到签完协议,她才发现,自己坐在办公室的会议室里,手里的水杯已经见底,她甚至不记得自己什么时候喝光的。
她的手机屏幕亮起,是工作群里炸开的消息——裁员名单已经流传开来,大家都在猜测“谁是下一个”。
她深吸了一口气,点开公司邮箱,把所有与她相关的邮件整理归档,然后关上了电脑。
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她忽然意识到,自己居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难过。
她约了李然出来喝酒,李然比她早一个月辞职,如今在准备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所以,你被优化了?”李然抬起酒杯,语气淡淡的。
苏妍苦笑:“准确来说,我被淘汰了。”
李然摇头:“你不是被淘汰,是终于不用再困在这里了。”
苏妍没有反驳,她低头看着桌上的酒杯,冰块已经化了大半,和酒混在一起,颜色变得淡淡的。
她忽然想起,前几年的自己,曾经以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换来稳定的未来。可是如今,她才明白,这世上最不稳定的,恰恰是那些寄托在别人手里的东西。
“我们总以为,努力是为了得到回报,可有时候,努力只是让自己不至于被淘汰得太难看。”她缓缓开口。
李然笑了笑:“那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苏妍想了一会儿,叹了口气:“不知道,可能先出去走走。”
她说这句话时,心里竟然没有了焦虑,反而有种久违的轻松感。
也许,她终于明白了——
人生不是竞技场,不需要每一步都跑赢别人。
有时候,停下来,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