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抓取、贴片、组装、检测……一部部崭新的手机下线。走进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小米手机智能工厂,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下,各种自动化设备精准高效运行。“我们实现全流程关键制造要素100%数字化管控,年产智能手机达到1000万台。”智能工厂负责人周毅说,工厂开足马力,新的一年正全力向更高产能目标冲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北京召开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是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经济形态,是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体现。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大势,紧抓人工智能“关键变量”,北京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赋力、赋能、赋智。
数字产业化,释放新动能。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400家、智能算力供给超过2.2万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备案上线大模型105款……北京出政策、设基金、优服务,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日前,北京发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挂帅”项目,为相关企业创造成长机遇。“我们将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说,2025年,北京将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积极推进大模型应用落地。
产业数字化,拓展新场景。数字新技术赋能实体经济。在北京园博园1号门的依文服饰门店,顾客拍照量体,在线选择款式工艺,版型数据自动匹配……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工业互联网改造为传统产业增添活力。“以前先制后卖,现在先卖后制。”依文服饰工作人员刘岩说,经过数字化改造,制衣流水线更懂市场。
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新的一年,北京激发数据要素活力,加快推动数据资源资产化、市场化、产业化。在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来自多个经营主体的一笔笔数据产品登记评估,上架交易。“我们解决数据流通交易痛点问题,探索数据融合创新,推动优质数据产品高频交易。”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董事长李振军说。截至2024年底,交易所累计备案交易金额近100亿元,上架数据产品超过3000个。
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节后复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内,小马智行、百度、文远知行等800多辆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服务。记者上车体验,加减速、避让、超车、拐弯十分流畅。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磊介绍,示范区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3200万公里,占全国总测试里程的1/4以上,“我们将持续支持30余家中外企业近千台自动驾驶车辆在示范区开展道路测试、示范应用等活动。”
2024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万亿元,同比增长7.5%左右。数字经济发展动能澎湃,正助推首都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 潘俊强)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13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