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传播文化,有利亦有害。利者如植物移地,因易环境之故,转可发挥其特性而为本土所不能者。如基督教移植欧洲,与希腊哲学接触,而成欧洲中世纪之神学、哲学及文艺是也。其害则辗转间接,致失原来精意,如吾国自日本、美国贩运文化中之不良部分,皆其近例。然其所以致此不良之果者,皆在不能直接研究其文化本原。研究本原,首在通达其言语。中亚语言与天竺同源,虽方言小异,而大致可解,如近世意语之于拉丁。……因此可知中亚人能直接通习梵文,故能直接研究天竺学术之本源。此则间接之害即有亦不甚深也。至其利则中亚大小乘俱盛。
《高僧传笺证稿本》,《札记三》
……此隋定乐兼采梁陈之又一例证也,此部乐器中既有琵琶、箜篌,是亦有胡中乐器,然则亦不得谓之纯粹华夏正声,盖不过胡乐之混杂输入较先者,往往使人不能觉知其为输入品耳。……至云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则流传既久,浑亡其外来之性质,凡今日所谓国粹者颇多类此,如国医者是也,以非本书范围,故不置论。……隋代上自宫廷,下至民众,实际上最流行之音乐,即此龟兹乐是也。
《隋唐》五
夫琵琶之为胡乐而非华声,不待辨证。而法曲有其器,则法曲之与胡声有关可知也。然则元白诸公之所谓华夷之分,实不过今古之别,但认输入较早之舶来品,或以外国材料之改装品,为真正之国产土货耳。今世侈谈国医者,其无文化学术史之常识,适与相类,可慨也。
《新乐府·法曲》,《元白》
抑尤可论者,微之《立部伎》云:“胡部新声锦筵坐。”指坐部伎而言,此唐代新输入之胡乐也。其所谓“中庭汉振高音播”以及乐天所咏之杂戏,指立部伎而言。则后魏北齐杨隋及李唐初年输入之胡乐与胡伎也。至二公所谓雅乐,即法曲之类,其中既不免杂有琵琶等胡器,是亦更早输入之胡乐也。然则二公 直以后来居上者,为胡部新声,积薪最下者,为先王雅乐耳。
《新乐府·立部伎》,《元白》
中国医药多从印度传来(中经中亚细亚),宋以后则由阿拉伯传来。
《两晋南北朝史料》,《梁方仲笔记》
来源:《陈寅恪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