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拳法的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物我两忘的超然状态

忆彤聊情感趣事 2024-12-10 10:42:33

王芗斋先生,作为意拳(亦称大成拳)的一代宗师,以其深邃的武学造诣和独到的见解,为我们揭示了意拳功夫的真谛——这不仅是一场对身体的磨砺,更是一次心灵的觉醒。

“习拳不全在智愚,在心内明识与身上有物也。”王芗斋先生的这句话,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意拳深层境界的大门。他告诉我们,武术的修炼并非单纯依赖于智力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内心的觉醒和对拳法实质的深刻领悟,以及通过长期修炼在身体上形成的“东西”——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功力,是变化无穷的机巧,是虚实、松紧、动静、缓急、刚柔之间的微妙平衡。

这里的“东西”,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物品,而是指拳学中的精髓所在,是武者通过不懈努力,在体内孕育出的无形之力。它既是功力的体现,也是对拳法理论深刻理解的结晶。正如王芗斋所言,“东西多少”、“东西好坏”,是衡量一个武者修为深浅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仅关乎技术的精湛,更在于能否将这些“东西”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然而,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中,武者往往会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分执着于自身的修炼,而忽视了与外界的联系。王芗斋先生对此有着独到的见解:“执着已身一无是处,没有已身无物可求。”他强调,真正的拳学修炼,不应仅仅局限于自我身体的打磨,而应跳出这个局限,将自身与外界视为一个整体,从中寻求新的突破和成长。

这里的“外界”,不仅仅是指物理空间上的空气、场地、远物、阳光等,更涵盖了与他人的交流、对自然法则的领悟,乃至对宇宙大道的体悟。武者需要在与外界的互动中,不断感知、学习、调整,使自身的“东西”与外界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在这一过程中,武者会逐渐发现,原本看似局限的“已身之物”,其实只是广阔武学世界中的沧海一粟。当我们将目光放远,心胸开阔,就会发现,原来还有更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去领悟。这种超越自我的过程,不仅是对拳法的精进,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

王芗斋先生的教诲,不仅为意拳的学习者指明了方向,也为所有追求武学真谛的武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武术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锤炼身体,更要修炼心灵;不仅要追求技术的精湛,更要追求精神的升华。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拳学的海洋中遨游得更远,攀登得更高,最终达到那种物我两忘、身心合一的至高境界。

让我们在王芗斋先生的指引下,踏上这场超越自我的武学智慧之旅,不断探索、不断前行,直至在拳法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璀璨星空。

1 阅读:45
忆彤聊情感趣事

忆彤聊情感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