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湖区“春风行动”家门口就业社区“职通车”枣园街道专场招聘会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
春节过后,陕西务工市场迎来求职招聘高峰期。为做好促就业、稳就业工作,全省各地纷纷拿出具体措施。开行务工专列、回引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密集开展招聘活动……各地以不同的方式,让就业“春风”吹暖三秦大地。
陕西省人社厅等8部门联合开展的陕西省2025年“春风行动”于今年1月中旬持续至3月中旬。记者从陕西省人社厅了解到,“春风行动”启动以来,截至2月18日,全省共举办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100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万个,签订就业协议或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5万人,累计帮助47.8万名农村劳动者就业创业。专车、专列共输送2.3万名农村劳动者赴西安和东部地区就业。
今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将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更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在省内就业
2012年开始全省农村劳动力在省内就业人数占比首次超过省外,近年来持续增大,目前在省内就业人数占转移就业总数的七成(73.6%)
二是省外就业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为主
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占省外就业人数的五成(51.6%)
三是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明显
全省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逐渐凸显,占转移就业总数的四成(42.1%)
截至目前,全省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已注册实体)人数近50万人,从近三年情况看呈持续增长趋势。
西安 求职者实现“家门口”就业
家住西安市莲湖区的任女士今年38岁,自孩子出生后,她便一心扑在照顾孩子上。2024年孩子上幼儿园后,赋闲在家的她面对“空闲”的生活感觉到很茫然。在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下,她准备重回职场。
经亲戚介绍,任女士加入了莲湖区人社部门在社区组建的“家门口就业”招聘群。“我在群里看到了一则停车收费员的招聘信息,薪资待遇和工作时间我比较满意,最重要的是工作地离家不远,让我能兼顾工作和生活。”任女士说。2025年1月,任女士顺利入职。
近年来,莲湖区着力打造“家门口就业社区服务圈”。2023年4月,“家门口就业标准化服务驿站”在西安市莲湖区枣园街办揭牌,在全省首家打造“家门口就业社区服务圈”,为广大用人单位及求职者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目前,莲湖区在辖区街道、社区设置了20个就业创业服务驿站及137个家门口就业社区服务点,通过定期开展社区“职通车”、就业问诊、直播带岗、指导讲座等系列活动,为求职者提供各项家门口就业服务。2025年“春风行动”开展以来,莲湖区连续举办了多场“家门口就业”招聘活动,招聘会现场,除了提供诸多优质岗位外,还为求职者提供求职技巧、简历诊断等方面的咨询和建议。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汉中车务段开行的务工专列。 受访单位供图
吕志斌(右)指导员工生产。 本报记者 吴琛琛 摄
宝鸡市先进制造业促就业专项行动暨渭滨区2025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现场。 宝鸡市渭滨区委宣传部供图
汉中 一趟趟务工专列承载致富梦想
2月16日16时5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K4136次列车从陕西汉中站驶出,载着1100余名汉中各县区的外出务工人员,前往珠三角地区,开启春节后的务工之旅。该趟列车从汉中站始发,途经城固、西乡、安康、旬阳等站,直抵广州北、深圳东,为秦巴地区务工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
“每年春节前,车站都会提前对接地方政府,了解节后务工团体出行需求,灵活安排运输方案,积极开行务工专列。今年除了加开汉中至深圳东K4136次列车,还增加开行北京、上海等热门方向列车,车站后续将持续密切关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用工安排,开辟绿色通道,让广大务工人员平安、有序、温馨出行。”国铁西安局汉中站客运车间值班主任吝彦说。
“这趟开往广州的专列实在是太方便了!为我们解决了春节后返程买不着车票的难题。”旅客周女士说,她的老家在勉县,20多年前去广州打工,从事销售工作,后来在那边成了家,有了孩子。
每年春节,周女士都要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回勉县过年。这十多年来,春节后返回广州,周女士一家人都要乘坐这趟K4136次列车。
作为全国主要劳务集中输出地之一的汉中市,每年春节前后都有大批劳动力向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转移,这一趟趟专列承载着秦巴山区群众致富的希望。
安康 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
2月20日,在位于安康市白河县仓上镇的安康江之南针织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里,工人们正忙着生产毛绒玩具。近年来,该公司在社区工厂扶持政策的帮助下,先后在白河县仓上、双丰、卡子等镇建成7家分厂,带动220余人稳定就业。
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王加洪以前与妻子一起在河北务工,搬运、缝纫、水电安装……这些工作夫妻俩都干过。“在外地干了10多年,学到了不少技能,也积攒了一些资金,所以我们决定回乡创业。”王加洪说。回乡后,两人在仓上镇租用了200余平方米的房屋,从事床上用品、窗帘、沙发座套制作及旧家具翻新等业务,并注册成立了“安康江之南针织加工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在白河县人社局的支持和引导下,夫妻二人将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型为毛绒玩具加工,购置新的生产机器,建成了可吸纳60余人就近就业的毛绒玩具厂。
吕志斌、吕志会兄弟在两河工业园区创办的“陕西索越户外用品有限公司”主营鞋品和服装设计生产,目前公司在辽宁、黑龙江、新疆、山东等地拥有经销商200多家,年出口销售额达2000万元以上。
兄弟俩原先在广东打拼,了解到家乡大力发展“归雁经济”及营商环境日益提升,他们毅然决定回乡创业。企业创办初期,面对资金短缺等困难,白河县人社局及时给予了4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将公司认定为“社区工厂”,对房租、水电、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岗位等给予补贴,帮助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白水县零工市场组织“点对点”劳务输送。 本报记者 张军建 摄
“挂面匠”展示。 (资料照片)
宝鸡 “春风送岗”吹暖就业市场
在2月14日举办的“宝鸡市先进制造业促就业专项行动暨渭滨区2025年‘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上,200余家用人单位的招聘展位前围满了求职者。“电焊工、装配工、普工,这些岗位我都能干,一个月4000元还缴纳社保,我找到了两个心仪的岗位。”在现场求职的王伟民说。
当天的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线下共有20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涉及机械加工、电气操作、精密工程、信息通讯等100余个工种;线上通过短视频平台同步进行“直播带岗”,邀请企业代表走进直播间,在镜头前为求职者提供在线咨询。
据了解,此次招聘会的举办地宝鸡市渭滨区,辖区工业企业1300多户,已形成机床工具、轨道交通、石油装备、电子信息、电力电气、航空航天六大优势产业集群,传感器、微电子、机器人、数字经济四大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壮大,先后建成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一批创新创业平台。
“2024年以来,渭滨区坚持统筹推进稳就业与促发展、扩内需与惠民生互融互促,建成全市首个规范化零工市场,精心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余场次,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0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余人,全年新注册登记经营主体3970户、增长12.4%。”宝鸡市渭滨区区长吴昱昕说。
渭南 零工“进场”告别“马路等活”
“原先在马路上等活,每天风吹日晒。有了零工市场后,这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累了能休息,渴了有水喝,还能给手机充电。最重要的是大屏幕上能看到各种用工信息,自己就能联系用工方,不用再被动地等活干。”2月19日,在渭南市白水县零工市场里,水电工陈平立说。
白水县零工市场负责人表示,零工市场通过举办“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极大地促进零工群体的就业。
据介绍,白水县零工市场联系第三方公司结合白水县用工特点和需求,研究开发了智慧就业服务小程序。该程序集企业信息发布、个人简历上传、苏陕协作就业专区、福州市福清就业专区、岗位信息智能筛选于一体,实现就业服务精准化对接、便捷化通联。想找一份保洁工作的刘女士咨询智慧就业服务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后,在线上填写了自己的各项信息及求职岗位。工作人员告诉她,信息成功发布后,如有用人单位需要用工,会及时联系她。“这可比一家一家地跑去家政公司应聘方便多了,有了这个小程序,在家也能找活干。”刘女士说。
自2023年9月白水县零工市场投入运行以来,有效发挥人社部门在求职和用工信息方面的优势,多渠道收集劳动者和企业用工的信息,主动搭建好零工和企业之间的桥梁。
榆林 让劳务品牌变成金字招牌
两年前,正打算找工作的张美莲看到吴堡县挂面技能人才的培训宣传后,立刻报名加入。经过培训,她掌握了挂面制作技能。如今,凭着这门手艺,张美莲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增加收入的双重需求。
榆林市吴堡县人社局副局长薛峰介绍,2014年4月,吴堡空心挂面的故事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亮相,吴堡挂面一下火了起来,产品供不应求,挂面匠变得越来越抢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学习挂面制作技艺。2019年开始,人社部门依托吴堡县挂面哥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组织开展挂面匠技能人才培训,逐步实现了“吴堡挂面匠”劳务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现今,吴堡手工空心挂面已成为一张“美食名片”和富民产业的“金字招牌”。
“在政策落实方面,吴堡县出台了资金补贴、就业招聘、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挂面产业的发展。”薛峰介绍,截至2024年年底,向县内各手工挂面制作企业发放帮扶车间、稳岗就业和以工代训等补贴共计70余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1户10.5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户362万元。成功帮助挂面企业招聘人员近200人。技能人才培训1200余人。这些政策的积极落实,推动了“吴堡挂面匠”劳务品牌的发展壮大。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白圩珑 陈卫平 吴琛琛 王宝存 张军建 刘美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