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送走了以色列总理和日本首相之后,白宫又即将迎来一位新的客人,他就是印度总理莫迪。
就莫迪而言,他对于这次和特朗普的会面恐怕是期待已久,2月12日访问,目前已经只剩下两天时间了。但是就在莫迪正式前往美国之前,就收到了一个坏消息…
一场鸿门宴
虽然莫迪前往美国访问的时间很短,仅仅只有两天的时间,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莫迪算是首批前往华盛顿DC和特朗普会面的外国领导人,而这也意味着其非常非常的重要。
让我们看看前两个访问华盛顿的外国领导人是谁,一位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是用来制约中东地区产油国的重要推手,而特朗普的当选也少不了犹太财团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所以特朗普必须要卖内塔尼亚胡一个面子。
日本则是美国在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盟友,是美国用于控制太平洋的重要落脚点。
日本和美国分别位于太平洋的两侧,再加上最南端的澳大利亚和最北端的阿拉斯加,美国以这四个支点便做到了控制太平洋的四个面,所以日本对于美国而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而印度就排在这两个国家后面,安排在这个时候邀请莫迪访问美国,其实也算是给了莫迪和印度一个大面子了。
然而这次邀约,其实很大概率是一次“鸿门宴”,因为外界普遍认为,印度其实早就被美国圈定为实施其增税政策的首批对象国之一。
而就在莫迪受邀前往美国之前,特朗普就给了莫迪一个“下马威”。
本月四日,美国一架C-17军用运输机便载着104名被逮着手铐的印度“非法移民”返回印度,他们都是在近期被华盛顿当局遣返回国。
然而这还仅仅只是第一批,华盛顿通知印度,目前仍然还有487名印度公民收到遣返令,目前印度当局正在对这些人的国籍进行核实。
而除了遣返非法移民的问题之外,这次莫迪前往美国可能还会和特朗普讨论多个议题,包括莫迪所最为关心的关税问题。事实上莫迪本次前往美国,主要就是为了避免美国对印度加征关税。
目前美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的双边贸易额高达1180亿美元,其中印度对美贸易顺差则达到了329亿美元。
这320亿美元,或许就是特朗普的价码,莫迪和印度必须想办法抹平这些贸易顺差,至少抹平一部分。
特朗普一直以来一直对印度高喊所谓的“贸易公平”,实际上也就是这个意思,特朗普希望印度能够更多的购买来自美国的商品,从而实现所谓的“贸易公平”。
特朗普尤其希望莫迪能够更多的购买美国的军事装备,增加同美国在军事上的合作。不过就在莫迪准备前往美国之前,印度的安全部队在国内就发生了一次军事上的“挫折”…
军事“挫折”
根据印度安全部队向当地媒体做出的通报,当地时间9日上午,印度安全部队在和反政府武装于恰蒂斯加尔邦发生了持续交火,共造成了31人死亡。
而这次和印度安全部队发生交火的反政府武装是所谓的“纳萨尔派”,注意纳萨尔派和所谓的印共毛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印共毛是全印最大的纳萨尔派组织,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的纳萨尔派组织全部都是印共毛游击队。
纳萨尔派得名于西孟加拉邦大吉岭县纳萨尔巴里村,这里曾经在1967年爆发了著名的纳萨尔巴里起义,随后发生的纳萨尔叛乱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不过在起义之后,印度共产党也发生了分裂,同印共马等组织不同,纳萨尔派坚持武装斗争,一般外界普遍认为他们自称为毛派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坚持武装斗争。但是纳萨尔派和中国并没有任何关系。
2005年时任中国驻印度大使孙玉玺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我们不清楚这些武装组织为何盗用这样的名字,我们不喜欢这样,他们要这样称呼自己,我们也没有办法。
但是中国和他们从来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境内也没有任何组织或团体和这些人有联系。”
纳萨尔派在印度的影响力其实相当的广泛,该组织起源于西孟加拉邦,而后在印度中东部的欠发达地区得到了充分发展,比如恰蒂斯加尔邦和安得拉邦,如今每六个印度人就有一个会受到纳萨尔派的影响,或主动或被动。
造成纳萨尔派在印度大行其道的原因非常多,但主要还是因为贫穷,支持纳萨尔派的印度人大多是贫困民众,他们大多来自低种姓人口,这些人占据了印度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绝大多数生活在边缘农村。
而纳萨尔派主要活动的比哈尔邦,奥里萨邦,北方邦,中央邦和西孟加拉邦则占据了低种姓人口的55.8%。
这五个邦也是印度最贫穷的五个邦,其生活在贫困线下人口达到了惊人的40%,且占据全国贫困总人口的28%,这些人事实上全部都是纳萨尔派的后备生力军。
且印度社会严重的种族歧视,使得这些人无法通过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赚取更多的薪水,因为他们的种姓就决定了他们根本就无法在其他邦找到工作。
而纳萨尔派所活动的深山老林,往往也是印度最缺乏警力的地区之一,这无疑也为纳萨尔派的活动提供了基础...
参考资料:
《歼灭战、革命暴力与纳萨尔运动》王晴锋
《深度 | 莫迪跻身访美“第一梯队”,将与特朗普再续前缘?》 上观新闻
《莫迪下周访美 与特朗普谈贸易、国防与技术合作》 德国之声
《莫迪下周访美会晤特朗普 拟谈贸易、防务合作和技术等问题》 法广
《印度安全人员与反政府武装交火 致31人死亡》 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