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照明随便安排效果差,科学设置光照,产蛋量飙升

诗涵说三农 2025-02-24 01:36:35

养鸡照明随便安排效果差,科学设置光照,产蛋量飙升

在养鸡的世界里,有一个常常被忽视的因素,那就是光照。你看那些养鸡场,有的老板觉得,鸡嘛,能有什么特殊光照需求,差不多就行。结果呢,产蛋量一直上不去。而有些养鸡场,鸡舍的光照看似随意安排,却产出惊人的高产蛋量。这到底是为啥呢?难道这里面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传统的养殖观念里,很多养殖户认为鸡是比较好养活的动物,对养殖环境的要求没那么高。照明方面,大多是简单的一日亮到晚或者随着日出日落自然照明。他们觉得只要鸡有光能吃能活动就好,完全没意识到光照对于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就拿蛋鸡来说,产蛋可是鸡场效益的关键。很多小型养鸡场的蛋鸡,在这种随便安排光照的模式下,每个月产蛋量平平无奇。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产蛋量下滑的情况,养殖户们为此头疼不已,却又找不到原因。

然而,当我们看看那些先进的养鸡场时,就会发现巨大的差距。他们在光照管理上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那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玄机呢?是仅仅多装了几盏灯,还是有其他更加科学的因素在起作用呢?

其实,这背后是一场关于科学的较量。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鸡的眼睛和人体的眼睛有些类似,但又有着独特的结构。鸡的视网膜有不同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这些细胞对光的感知和人类有所不同。不同波长的光在鸡的眼中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对生理机能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合适的红光能够刺激鸡的生长激素分泌,这对于蛋鸡来说就意味着更好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产蛋潜能。

我们再来从鸡的生物钟角度分析。鸡是有内在生物钟的动物,这种生物钟会影响它们的觅食、活动、休息等各种行为。如果光照安排不科学,就如同打破了鸡的生物钟节奏。就像人如果长期作息混乱,身体机能也会下降一样。鸡在混乱的光照下,身体的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内分泌紊乱使得激素分泌失调,这对于蛋鸡来说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产蛋量下降、蛋的品质变差。

从生长发育的进程来看,蛋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的需求也是截然不同的。幼鸡时期,需要较柔和且时长相对较短的照明,以刺激它们的生长发育并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全。而到了产蛋期,充足且合适时长和光谱的光照,则是维持高产蛋量的关键因素。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给予正确光照,就如同在关键时刻给一辆高性能跑车加了劣质汽油,必然会影响它的性能发挥。

我们还可以从实际数据中看到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后果。据一些养殖研究和数据统计表明,科学设置光照的养鸡场,蛋鸡的产蛋周期能够延长。普通的、光照随便安排的蛋鸡场,蛋鸡的产蛋高峰期可能只有几个月,之后产蛋量就开始大幅下滑。而那些科学管理光照的养鸡场,蛋鸡的高峰期可以延长一年甚至更久。在高峰期的产蛋量上,差距也是十分明显。普通养鸡场的蛋鸡高峰期日平均产蛋量可能只有六七个,而科学设置光照的蛋鸡高峰期日平均产蛋量能达到九个以上。这差距可不是一点点,对于大规模的养鸡场来说,这可就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差距。

那怎样才是科学设置光照呢?首先是光照的时长。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对光照时长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刚出壳的小鸡,每天只需要12 - 14小时的光照就可以满足生长需求;而到了12 - 18周龄的育成鸡,每天光照时长应该逐渐增加到14 - 16小时;产蛋期的蛋鸡则需要16小时左右的光照时长。这个时长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根据季节等因素进行微调。

其次是光照的强度。如果光照强度过强,鸡会产生应激反应,影响采食、饮水和休息;而光照强度过弱,就不能很好地刺激鸡的生理机能。一般来说,蛋鸡舍内的光照强度在1 - 3勒克斯比较合适。不过这个数值也需要根据鸡舍的类型、饲养密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还有光照的波长。不同波长的光对鸡有着不同的作用。如前面提到的红光有利于生长激素分泌,蓝光能够提高鸡的免疫力。所以在设置光照时,可以考虑采用多种颜色光的组合,根据鸡的不同需求进行调节。

最后是光照的匀度。鸡舍内光照不均匀会导致鸡群发育不均匀。有些鸡接收到充足的光照,生长发育良好,而有些鸡光照不足,就会发育不良。所以在安装灯具的时候,要考虑灯具的数量、位置和照明角度,确保鸡舍内光照均匀度达到一定标准。

光照对于养鸡,尤其是蛋鸡养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些忽视光照科学设置的养殖户往往只能收获普通甚至糟糕的成果,而那些重视科学设置光照的养殖场则能通过光线的魔法让蛋鸡高产。我们不能让养鸡场的光线盲目存在,而是要让它成为开启高产蛋量的钥匙。就像生活不是等待暴风雨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一样,养鸡场的管理也要积极应对每一个影响产蛋的因素,抓住光照这个关键环节,才能让蛋鸡养殖走向高效、高产的康庄大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