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意思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对一部作品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这些理解和看法不一定一致,也不一定都正确。
《红楼梦》中,脂砚斋的评语也一样,这些评语只代表脂砚斋本人的看法,不代表作者的看法,同样也不能代表我们读者的看法,所以,脂砚斋的评语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能把脂砚斋的评语奉作神明。
我们不能把违背脂砚斋点评的观点一律批判为错误、谬论。在第二回,脂砚斋自己都说了,他写批语,“脂斋之批,亦有脂斋取乐处”。他写评论是为了自娱自乐,不是为了解读全书。
既然是自娱自乐,我们也不能便不能将脂批奉为圣旨。
有的人一看到某些人的文章观点,与脂批不符,就将其批判为谬论,显得有些小题大做了。
文艺评论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如果大家的评论千篇一律,就没有看头了。
我们不能把脂批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脂评是了解《红楼梦》的一把钥匙,为我们解开了许多谜底。
不过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谁都不能说自己没有一点缺点和错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和好恶,这些观点和局限,也会被带到书评里。
脂批也一样,有他是好恶和感情色彩。因此,我们不能把脂批奉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例如,脂砚斋对袭人的评价非常高。一口一个“袭卿”第三回,评价袭人:“世人有职任的,能如袭人,则天下幸甚。”
袭人提出3个条件,要求宝玉答应。袭人明明是要挟宝玉。脂批云:“然在袭人能作是语,实可爱可敬可服之至,所谓“花解语”也”!
也许脂砚斋是一个博爱之人,他的眼里没有坏人,他不认为袭人有心机,有手段,只是一个对于宝玉尽忠职守的合格的丫头。
我们不是脂砚斋,不知脂砚斋的心。也不好妄自揣测。以脂批来结束这篇文章吧:“世间最苦是痴情,不遇知音休应声”。“有情比无情苦,生死相关总在心”。
题外话:边读书,边写评论和感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写自己的评论。脂批无疑是最好的模板。
脂砚斋是曹雪芹的老板,他雇的曹雪芹给他加工润色,你说他说的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