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既是文房用具,又是书房饰物——你知道臂搁的由来吗?

元白评文化 2024-09-10 19:59:29

如今说起臂搁,只怕十个人中有九个不知道它是何物、又有何用?其实,臂搁就是以竹或者象牙等材质刻制成的监书枕臂的器具。

臂搁的出现与中国古代书写用具和方式息息相关。古时候,人们写字时手提沾满墨汁的毛笔,悬腕自右向左竖书。如果稍不留意的话,手臂、衣袖就会剐蹭到刚刚完成的作品。为了避免这种尴尬,有人就想出了用东西把臂肘垫起来的办法。后逐渐加以改进,最终成固定的形制,这就是臂搁。

臂搁,肚稍虚起,不惹字墨。有了它,挥毫时枕在臂下,既防墨迹沾臂,又防汗水渗纸。另外,纸张轻薄容易被风掀起,臂搁还可以暂时压在纸上,起文镇的作用。

臂搁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是书案上的重要饰物,以刻制书画为主,极富书卷气。

明清以后臂搁种类繁多,名品荟萃。除了玉、木、竹、漆质的臂搁外,也有以象牙、瓷等制成的。

竹刻臂搁是刻制最多的竹刻品之一,特别是明末浙派“留青”技法发展以后,一改以往竹刻家在刻竹前先把竹皮、即所谓的“青”刮去再进行雕刻的方式,而是保存竹皮,只将竹内稍加刮磨后就在竹皮上雕刻。刻完后,再将没有绘画或写字部分的竹皮擦掉,使图案高出竹雕地子,好似浮雕一般。经年之后,刻成图案的竹皮微微泛黄,而竹肤颜色变深,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颇具一种高雅淡泊、巧而不媚的文人之气。

现存世臂搁多则为清代后期的竹臂搁,特点是多为用刀平浅,常阴刻,流行小像写真、篆刻金石文字以及细密的铭文诗篇,并以再现书画笔墨为能事。鉴别之时应注意,清竹刻往往伴有作者名款或印章,这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真款刻写自然流畅、秀中有骨、刚而不板,无矫揉造作之感,突出作者自我风格。伪款则笔画呆滞、下刀乏力,与原作者风格不符,有的虽形似却无灵气。

此外,竹刻的色泽也是鉴定的一个依据。年代越久的竹制品色泽越深,呈暗红褐色、深棕色、灰褐色等,但又因经年不断摩挲,表面“包浆”而显得莹滑光润。而年代较近的竹制品或新品色泽较浅,呈浅黄色等。有作伪者常将新器加以染色以求获得与老物相同的色泽,但是人为模仿浮而不沉,与自然色泽终究不同,仔细辨别就可看出差异。

0 阅读:0

元白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