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志在河南工作了6年,给河南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今的郑东新区,正是他绘就的精彩蓝图。
如今,郑东新区成了郑州最靓丽的名片,如果不是李同志的支持,就没有郑东新区的今天。2016年,郑州历史上唯一一次举报的高规格会议——上合组织峰会,李同志主持召开。会后他带着与会的各国首脑漫步在如意湖畔,微风吹起,朝气蓬勃的郑东,让他格外开心和自豪。
曾经的鬼城,如今万家灯火,也是郑州的新高地。即便离开河南以后,他也一直关心着河南的发展。
李同志在河南主政的6年时间,正是中国高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确定“以食为先”的发展思路,造就了河南的支柱产业。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些食品企业不如高科技企业亮眼,但时间会证明,这些企业的存在,对于全国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
关心农民生存和教育公平,这种发自内心的对基层群众的关心,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农业问题一直是他一生关心的重点,早在青年时期,他在北大的硕士论文,就是在探讨中国农村工业化。
时时刻刻想着农民,这既是农民的福气,也是中国的根基。如今,中国新农村的发展已经日新月异,这样的变化,有他的一份功劳。
除了农村农业,最让他放心不下的还有教育。李同志曾多次谈到,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要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尽最大可能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如今,中国农村的教育面貌已经极大改观,借助教育领域国家的巨大投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农村学生也有了更好的教学条件和教育资源。尽管教育的公平并非一朝一夕,但至少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对于14亿人口的大国,已经堪称奇迹。
对于河南人来说,这片土地上,9000多万人口,最大的问题正是李同志关心的问题,农村的发展和教育的公平,所以,李同志被亿万河南人永远铭记。
他离开河南近20年,但却一直被河南人念念不完。他也曾多次回到河南,来的百姓的田间地头,和这里的群众嘘寒问暖。河南是他主政的重要一站,也是一段永远被河南人铭记的历史。
郑州7.20暴雨,他又来到了事故现场,这片土地上,永远让他惦念。他对河南的感情和河南对他的感情一样深厚。
时光一去不回,伟人就此永别。在他工作过的土地上,如今欣欣向荣,江山无恙。当听到李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看到周围很多的河南老乡,一遍遍的刷着相关的新闻,一边默默垂泪。
时间终会证明,那些为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的人,终会被人民铭记。这一刻,河南人想说一声: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