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养母猪,财务管理混乱,规范管理很重要!
3个让规模化养母猪财务不再混乱的要点,你知道吗?作为养猪人,财务管理混乱可能让你血本无归。
你是不是觉得规模化养母猪只要把猪养好就行,财务管理什么的都不重要?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在规模化养母猪过程中,财务管理混乱会带来怎样的恶果,以及如何规范管理。
想象一下,有两位养猪老板,一位叫李老板,一位叫张老板。李老板的养猪场规模不小,母猪数量众多,但是在财务管理上简直是一塌糊涂。他从来不记账,买饲料花了多少钱、疫苗花了多少钱、工人工资发了多少,全都是一笔糊涂账。他觉得只要猪能健康出栏就万事大吉了。而张老板呢,同样规模的养猪场,他非常重视财务管理。每一笔支出、每一笔收入都详细地记录在账本上,各项成本都精确计算。
在购买饲料的时候,李老板经常被供应商忽悠。因为没有成本意识,他觉得只要能把猪喂饱就行,所以有时候会购买一些价格偏高但是质量却一般的饲料。结果呢,母猪的生产性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产仔数量少不说,仔猪的健康状况也不太好。这就像你在生活中,盲目购买一些高价却没有实际效用的东西,后脑勺像被铁箍勒住,钱包里的钱像流水一样流走,而自己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再看张老板,他会详细比较不同供应商的饲料价格和质量。他会根据母猪不同的生长阶段和怀孕周期,选择最适合的饲料。因为他知道,母猪的饲料成本在整个养猪成本中占很大比例。这就像你在生活中精心挑选性价比高的商品一样,每一个选择都是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在雇佣工人的时候,李老板也没有合理规划。他随意给工人开工资,没有按照工作效率和工作量来衡量。有时候工人偷奸耍滑,他也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制定合理的考核制度。这样的结果是,虽然工人在,但是工作效率低下,母猪的日常护理、打扫猪舍等工作都做得不好。这时候你是不是感到很愤怒?自己辛辛苦苦赚钱投资,却被这样不合理的财务管理搞得一塌糊涂。
而张老板呢,他会制定详细的员工工资制度,根据母猪的产仔率、仔猪的成活率等关键指标来考核工人的工作成果。如果工人在某个时间段内,让母猪产仔率提高了,仔猪成活率也达到了理想水平,就会有额外的奖励。这样一来,工人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整个养猪场的运营效率也跟着提升了。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那要怎么做才能规范规模化养母猪的财务管理呢?
首先,成本控制是关键。你要清楚地知道每一项成本产生的根源。饲料成本、疫苗成本、设备折旧、人工成本等等,这些都需要详细记录和分析。就拿燃料成本来说吧,如果你的养猪场有自己的供暖或者降温设备,你就要关注燃料的消耗。是设备的功率太大?还是保温或者降温措施不合理?只有分析清楚,才能想办法降低成本。这就需要你养成记账的好习惯,每一笔费用都要记录下来,就像你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开销一样。
其次,合理的预算规划必不可少。你不能毫无计划地就开始扩大养猪规模或者引进新的品种。你要根据自己现有的资金、市场的需求、母猪的繁殖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比如说,你今年计划引进一批新的母猪品种,你就要预算好购买种猪的成本、新的饲养成本、可能增加的医疗成本等等。如果没有做好预算规划,就像你盲目地踏上一段没有目的地的旅程,很可能会半途而废,甚至血本无归。
再者,数据化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现在有很多专门的养猪管理软件,你可以在上面记录母猪的繁殖信息、健康成长状况、饲料和疫苗的使用情况等等。这样你就可以随时查看数据,分析母猪的生产性能、养猪场的运营效率。这就像你开车的时候通过仪表盘来了解车子各个部件的运行状况一样,通过对数据的分析,你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我认识一位叫王老板的养猪人。他之前和很多同行一样,在财务管理上非常混乱。账本乱七八糟,成本算不清楚,利润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后来他听了我的建议,开始重视财务管理。他从最基础的记账开始做起,每一笔收支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同时,他也引入了成本控制和预算规划的概念。在购买种猪的时候,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看价格,而是从种猪的品质、繁殖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再结合自己的预算做出决策。而且他还使用了专门的管理软件来管理猪场。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的养猪场盈利能力大大提高。母猪的产仔数量增加了,仔猪的成活率也变高了,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利润却显著增加了。这就是规范财务管理带来的惊喜。
你可能会想,财务管理听起来好复杂,我一个养猪的能搞得懂吗?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就像盖房子一样,只要打好地基,一层一层按照规划去盖,肯定能盖出漂亮的房子。
规模化养母猪,规范财务管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须要做到的。它是你养猪场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你一定要重视起来,将这些管理要点运用到实际生产中。不要等到像李老板那样,因为财务混乱导致养猪场经营困难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希望每一位养猪人都能通过规范财务管理,让自己的养猪事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