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祥农耕博物馆:留住农耕记忆,守护一方乡愁

人生谈文化 2024-10-09 17:47:53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之根,传统文化之魂,悠久而厚重,苍茫而辽远,更是一代人的乡愁和记忆。在麦积区花牛镇二十里铺村有一座农耕博物馆,收藏了近百万件蕴藏着农耕文化的老物件,既唤醒了人们心中的农耕文化记忆,也守护住了乡村文化根脉,留住了美丽乡愁。

世祥农耕博物馆的创办人王世祥出生于60年代,1983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曾工作于天水拖拉机厂,后下岗经商。近些年,王世祥留意到,由于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大部分年轻人对以前的农耕物品日益生疏,对农耕文明的记忆渐行渐远。为了让人们留住对农耕古物记忆,留住一份美丽的乡愁,王世祥花费15年时间打造了 世祥农耕博物馆。

“作为60后,我们从农耕文明跨越到现在,作为见证者,我有责任把农耕文明的一种生活状态、生活器物包括民居这些生活方式复原出来,叫我们下一代过来参观,零距离体验。”世祥农耕博物馆负责人王世祥说。

走进世祥农耕博物馆,仿佛坐上了时光列车回到了昔日的旧时光。院里散落着织布机、架子车、轱辘等物件,展馆内摆着手推磨、桌子、家具、电视、算盘等,此外还有轿子、旧式放映机、风箱、旧式自行车、皮箱、旧式放映机、喇叭、暖水瓶、立式照相机、电影幕布等与生活相关的老物件琳琅满目,将往昔农村生活场景重现了出来。一件件旧农具、一个个老物件,似乎在无声诉说着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故事。

“把我收来的东西进行归纳、整理、修复、清洗。我现在分了三大块,一个是红色展馆,一个主要是农耕展馆,还有一个影视基地。影视基地包括得多了,有三个主题展馆,就是度量衡展馆、服饰展示区、家具展示区,还有饮食展示区。”世祥农耕博物馆负责人王世祥说。

在今昔对比中,农耕博物馆成为了追寻村庄历史、农耕记忆的好去处,吸引了众多游客和附近村民慕名前来打卡,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家了解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社会变迁的“生动课堂”。

“我参观完之后,感觉到心情特别高兴、特别喜悦,就想起了小时候快乐的时光。”市民夏丽君说。

“确实太好了,我原来没见过的东西,或者是我小的时候的东西,这里边要啥有啥,很全。”市民王大侠说。

“深圳、广州、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有,他们从抖音上看到的,我还没有开始大量宣传,有一些游客发的抖音,游客看到后就专门来到这儿参观。”世祥农耕博物馆负责人王世祥说。

小到一粒纽扣、一张粮票,大到衣橱板箱,世祥农耕博物馆品类繁杂,再现了西北地区农村农耕文明的方方面面,反映了当时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全貌。如今,王世祥已“搜藏”了大小数百万件民俗器物,这些旧物堆满了他所有屋子。王世祥告诉记者,后续他还要建设反映整个农村农耕文明的记忆馆,搜寻更多的传统物件保存下来,让下一代年轻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触摸到更真实更完整的古村落农耕文明。

“我感觉到非常好,也是值得大家来深思的一个地方,从这个地方也看到了那个年代人的不容易。”市民杨山少说。

“最终实现我心中的梦想,就是建一个200多户的古村落,让大家触摸到咱们8000年的农耕文明的历史脉搏。”世祥农耕博物馆负责人王世祥说。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公众号

申明:转载作品,仅做推广宣传!

0 阅读:0
人生谈文化

人生谈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