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年间,哈尔滨有色产业遍布街头,鼻祖居然是“毛子嗑”

史新说 2022-12-27 08:59:29

清光绪年间,大清朝的国力基本快要触底,东北地区也不再是他们的龙兴之地,反而成为了列强们眼中的“肥肉”,成为了藏污纳垢之所。

哈尔滨作为东北重镇,因为中东铁路的修建,开始“繁荣”了起来。这里的繁荣为何要打上引号,是因为并不是真的繁荣,而是由有色服务产业烘托出来的假繁荣。

由于要修建铁路,那些俄国的技术人员以及工人被派过来不少,随后餐饮业以及服务业便跟着火爆了起来。

所谓“温饱思淫欲”,吃完饭喝完酒之后,这些外来的俄国人就要琢磨着找点乐子了。毕竟,单纯靠着当地原本就不发达的有色产业,根本就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于是,大量的俄国大妹子便被运送了过来,自此便开始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一度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产业。

虽然有色产业异常发达,但并不服务当地的百姓,一者是因为他们太穷了出不起那个钱,再者还是因为人高马大的俄国大妹子,别看都干上了这一行,她们内心里还是瞧不起大清百姓,不服务他们。

不服务归不服务,但是也少不了和当地的人打交道。

毛子嗑是谁,怎么来的

题中说的“毛子嗑”,指的就是这群漂洋过海从俄国来的大妹子。她们平日里在堂子里呆着,每天都是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在门口,每天都会安排几个值班的窑姐儿。

她们的任务就是在门口招揽过往的客人,打扮得浓妆艳抹,穿着汉人的大旗袍,套上欧洲流行的黑色丝袜,再叼着一根烟,几个人就在门口半倚靠着,叽里咕噜的聊着天。

之所以叫“毛子嗑”是因为她们聊天的时候,除了抽烟之外,还一把一把的嗑瓜子,瓜子皮扔一地不说,还往过往的行人身上丢。

当然了,她们也并非谁都丢,通常是过往的年轻小伙,只要是目不转睛盯着她们看的,就会被认为是有兴趣。

在门口走得慢的,就会被这几个大姑娘拉进堂子里。虽然她们不服务本地青年,但是里面还有别的姑娘。

于是,不少的小青年就这么半推半就的进去消费了一番。等下次再从堂口过的时候,他们再看到俄国大姑娘跑过来时,他们一个个比谁跑的都快。

毛子嗑如何拉动当地经济

上文也提到,她们的到来专门为了那些俄国到来修铁路的工程师以及工人服务的,带动了当地的餐饮业以及有色产业的发展。

这些堂口开的多了之后,也就带动了当地青年的就业。他们被招聘进入堂子看场子,或者当大茶壶,有的还专门套一辆马车,来回接送出台的窑姐儿,忙得是不亦乐乎。

在这种场合工作的这些人,还在争相比拼一件事,那就是谁可以不花钱开一开洋荤。于是,他们在工作中耍心眼,分彼此,常常几个人合起伙来欺负一个俄国女人。

在异国他乡之下,也有被他们占成便宜的姑娘,于是,这些大茶壶就像是得了多大便宜一样,拼命的炫耀不算,还成了他们茶余饭后吹牛的资本。

可能他们不知道,就他们的那两把刷子,在人家面前也是个出尽洋相的小跟班而已。

时代转换,窑姐儿转行

后来,东三省被日军占领,而日本与俄国也因为利益关系搞得不太友好。原本还没有波及这些俄国女人,只不过是后来日军发现,这些俄国女人里面还包含了一定比例的间谍,她们还是带着任务来的。

为的就是将掌握的情报传回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日军的反感。除了这个层面的原因之外,这些窑姐儿的健康问题,也成为了一大尴尬的问题。

在1909年,日军曾做过一次统计,在25万白种人,其中有2万多人都是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她们这些人里,有病的窑姐都被暴力驱逐出去,剩下的那些,也没办法从事自己的老本行了。

于是,这些俄国大妹子也就只好转行,她们原本就善于饮酒,从业这么多年,饮酒作乐又成了职业玩家。于是,她们便一个个转行成为了舞女和陪酒女。

因为酒量大,本身又玩得开,还真就在又在这一行业生存了下来。后来竟也从东山省地区流窜到了大上海。

毕竟,魔都的名气,让她们在那里更加如鱼得水。单纯靠着喝酒跳舞赚到的钱,就要比之前赚得多太多了。

后记

一直到了二战结束,这种灯红酒绿的舞厅,才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这种擦边的产业多次遭到打击,但却从未受到过真正的遏制。

只不过,这些陪酒跳舞的外国女郎越来越少了,转而代之的是当地的一些陪酒女郎。这些人都想着赚一些块钱,但很多人,入行就是一生,因为谁又真的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呢?

1 阅读:259

史新说

简介:旧的历史新的解说,和我一起畅游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