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之役起因

书雪评历史 2023-01-15 07:01:03

洪武三年,朱元璋不顾众人反对,开启了分封制,将儿孙一共二十多人都封为了藩王,这些藩王不仅地位超群,并且还有带兵权。

其中手中兵马最多的,是当时的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朱棣常年带兵十万,而宁王更狠,史料记载,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这种做法为后世留下了隐患,当时有个叫叶伯巨官员就指出,朱元璋这种做法肯定会造成七王之乱的后果。

其实,叶伯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朱棣在后来确实打着靖难的旗号造反了。

只是,朱元璋不听,不但不听,还已叶伯巨挑拨皇室关系为由将他处死了。

至此,分封诸王再也没有人敢提意见了。

而煞费苦心的朱元璋又怕皇帝被奸臣利用,便又明文规定了一条。

《皇明祖训》 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意思就是说,只要藩王发现朝廷里有奸臣,就可以起兵来扫除奸臣。

好巧不巧的是,后来的朱棣也正是打着清君侧的口号开始了自己的靖难之路,而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

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元建文。

建文帝登基以后,忧心忡忡,因为他的叔叔们,手里都有兵马,动不动就搞个军事演习什么的,让朱允炆吃不好也睡不好。

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卿黄子澄看出了朱允炆的心事,就找到朱允炆,商量削藩之事。

齐泰和黄子澄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

但是在削藩顺序上,两个人产生了分歧,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建文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后世常常说黄子橙迂腐,其实已胜败论英雄,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人做出决定的时候会有上帝视角。

洪武三十一年,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并且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

建文元年,朝廷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

而湘王朱柏相当有种,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南京;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大同。 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徙漳州。

其中周王是朱棣的亲弟弟,一母同胞,同父同母,先拿周王开刀,就是给朱棣一个颜色瞧瞧,而李景隆得表现也让朱允炆高看一眼。

李景隆剧照

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开国六公爵之一。

论辈分,李景隆是朱棣的侄子,但是由于朱元璋生孩子比较晚,所以李景隆和朱棣年龄相仿,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

而在得知自己几个弟弟被废以后,朱棣开始了装疯,具体表现如下

1.经常胡言乱语

2.趴在厕所吃狗屎

3.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裸奔

装疯的同时,朱棣也在秘密打造兵器,准备起兵,原本进行的挺好,可王府长史葛诚的叛变,让朱棣不得不马上起兵。

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正式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

至此,靖难之役拉开了帷幕。

0 阅读:17

书雪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