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底价引爆行业:协会罕见严厉发声,谁在突破行业“红线”?

素锦流年拾忆 2025-01-03 09:48:34

太阳能下的暗战,激烈而无声,直到那封“公开质问”的怒吼响彻全行业。

12月18日晚,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了一封罕见的措辞严厉的公告,直指国电电力巴州发电公司组件采购项目涉嫌“低价中标”。协会的“四连问”直指央企的竞标行为,揭露了一场光伏行业前所未有的“价格战危机”。

这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自成立以来,最为强硬的一次公开表态。在这个瞬息万变、危机四伏的市场,协会这次“发怒”,意味深长。

罕见严厉发声:协会“四连问”直指央企“红线内投标”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这次行动不同寻常。公告不仅点名了国电电力巴州发电公司,还直接质疑其是否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并质问中标价格为何远低于行业测算的0.69元/W最低成本价。

协会的质问条理清晰,层层递进: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公开质问”,也是光伏行业协会面对行业困局的最强烈表态。

行业乱象:中标价格低到“令人心碎”

据业内披露,此次项目的中标报价仅0.625元/W,远低于光伏行业公认的0.68元/W成本底线。许多头部企业如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等,因坚持“真实成本”报价,无缘中标。

这让许多企业感到心寒:“自律公约有何意义?坚持真实报价的企业被排除在外,反而是低价者拿到了项目。”

“低价中标,真的是‘行业之痛’。”业内人士感慨,光伏企业靠拼价格抢项目,已经让整个产业链陷入“生死竞速”的泥潭。

跌入深渊的光伏企业:谁在“自律”?谁在“杀价”?

这场招标风波揭开了光伏行业内部的“价格战血书”。就在12月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曾组织33家龙头企业签署了一份史无前例的“限产限价自律公约”,誓言守住行业的成本红线。然而,行业自律的理想与竞标现实,最终还是碰撞出了火花。

“我们拼了命想保住行业的利润底线,但央企却在台面上公然突破成本底价!”一位参与公约签署的光伏企业高管愤愤不平。

光伏企业的反应为何如此强烈?因为每一个“低于成本”的中标价,都会撼动整个产业链。

有人将光伏行业当前的乱局比作“经济学上的死亡螺旋”:价格战引发连环降价,企业利润萎缩,投资被迫减少,竞争力下降,最后全行业只能在泥潭中挣扎求生。

“这个行业已经没有退路。再不结束‘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整个光伏产业链都将走向崩溃。”业内资深分析师如是说。

根据市场数据,过去一年,光伏行业的整体出货量增长超过30%,但行业利润却惨遭腰斩。一体化巨头们的市值蒸发严重,财报更是惨不忍睹。

背后的深意:协会为何罕见“怒吼”?

这不是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第一次表达对行业恶性竞争的不满,但这是协会第一次公开点名央企,并质疑其行为。这种罕见的“强硬态度”,不仅是对行业底线的捍卫,更是对自身权威的一次维护。

实际上,企业签署了“限产限价自律公约”,明确要求企业报价不能低于成本价,并对违规者提出严厉惩戒机制。

然而,自律机制的美好愿景,却在现实中频频受阻:

行业自律 VS 国家监管,光伏命运悬而未决

协会的这次“罕见发声”,不仅是对央企的一次“敲山震虎”,更是对行业现状的深度反思。

“如果央企都在引领低价竞标,行业还能靠什么‘自律’?”

光伏产业已经陷入一个怪圈:企业靠杀价抢项目,项目中标却亏损严重,行业整体利润被不断侵蚀。

行业协会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行业专家指出,必须引入国家监管,实施更为严格的行业定价与招标管理政策,才能真正扭转行业的命运。

光伏行业的“最后一战”?

太阳能光伏行业,曾是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希望之光”。然而,连续多年的价格战与恶性竞争,已经让这一市场变得阴云密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这次“罕见发声”,既是对现状的控诉,更是对未来的呼吁。

光伏行业的“最后一战”,已经开始了。

你认为光伏行业协会的“罕见发声”会产生什么实际影响?监管政策是否应该进一步加强?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行业未来走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