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爷爷家正北屋的北墙上贴着几张《红楼梦》的人物画,有宝玉,有黛玉,记不太清是几张了。那个年代时兴把影视剧中的人物印在挂历上,隔年的挂历不用了就拆开,一张张贴在墙上。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些挂历在农村可是稀罕物。
依稀记得,画中的宝玉头戴紫金冠,项上金璎珞,衣着高贵、神态沉稳,一副皇家子弟气派;旁边的黛玉一抹淡腮红,眉眼微带怒,体态轻盈,侧倚栏杆,满是清尘脱俗的样子。
小时候,好奇的我不止一次问奶奶,画上是谁?
记得奶奶总说,那都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和小姐。
这个略显模糊的答案给了我一个方向,让我对画中人的生活产生了无限向往,甚至有时候不仅会想是不是长大了就能活成画中人那种大户人家的公子呢?
一张图,一身打扮,看在了眼里,一种生活方式,一个美好的憧憬,长在了心里!
那时的我没看过《红楼梦》,想必那时的奶奶也没看过,亦或是她知道那画中人就是宝玉和黛玉,但却跟我说不明白,只能给我这样一个模糊的答案吧!就像是现在的我如果被儿子问同样的问题,我也很难用一两句话跟他说明白的情形一样。
现在再看八七版《红楼梦》中人物的那些装饰,不免觉得有些浓重,颇有些唱大戏的味道,那都是戏服。
不知大家感受如何,我总觉得,影视剧虽也是演戏,但节奏和服饰都让人看得进去;戏曲则不然,一则节奏慢,拖沓容易耗尽耐性,二则戏服过于夸张冗余,显得太假。总之,我这种急性子欣赏不了戏曲,现在欣赏不了,估计老了也欣赏不了。
同样是戏服,八七版《红楼梦》现在的我已经看不进去了,但把宝玉和黛玉的这几张图单拎出来,我依然觉得好看,而且越看越好看。
我想,好看的可能不是那两套略显夸张的华丽服饰,甚至不是宝玉和黛玉的那两张洋溢着青春青涩的脸,而是画中的一切,包括宝玉手中的那把扇和黛玉手里的那本书,给儿时的我的种下的那份向往。
那里面有一个孩子因为好奇而倚在床边托着腮在问,有一个老人坐在床沿上边忙活手里的活计边笑呵呵地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