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国城市财政收入十强榜单出炉,表面看前十名还是老样子,但仔细一扒,有的城市外悄悄逆袭,有的城市突然就拉垮了,甚至出现了“越赚越少”的现象。

上海和北京毫无悬念霸的又霸占了前两名,加起来占十强城市总收入的近一半!但上海增量只有61亿,增速0.7%;北京虽然增速3.1%,但对比它6000多亿的体量,这点增长更像是在原地踏步。两座超级城市显然遇到了瓶颈:土地财政缩水、传统产业增长乏力,光靠金融、总部经济这些“老本”好像已经带不动大盘了。

上海
排名第三的深圳最是尴尬,财政收入比去年少了207亿,增速-5.06%。要知道,深圳可是科技企业的“大本营”,华为、腾讯、比亚迪全在这儿扎堆。至于为什么财政会负增长,原因可能在这两方面:一是外贸受挫,深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两年下滑;二是企业外迁,不少制造业工厂搬去东莞、惠州,带走了税收。这也给别的一线城市敲响了警钟:光靠“高大上”的产业,未必扛得住经济波动。

深圳
重庆以154亿的增量冲到第五名,增速十强里面是最高的。重庆这两年疯狂搞“内陆开放”——中欧班列开得比谁都勤快,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的1/3,汽车产业更是押注新能源汽车打了翻身仗。更绝的是,重庆把工业用地价格压到长三角的一半,硬生生从沿海城市手里抢走一堆制造企业。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让闷头搞实业的重庆尝到了甜头。

重庆
而天津时隔三年又重回前十,增速5.2%排第四。但它的逆袭路线很“非主流”:别人拼命搞互联网和金融,天津却把化工、钢铁这些“土味产业”玩出了花。渤化集团搞出生物可降解塑料,钢管集团拿下中东油气大单,甚至煎饼果子都搞出预制菜卖到全国。这说明一个道理: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能转型升级的照样是很能打。

天津
广州这次只排第八,增量不到10亿,差点被成都反超。作为最早搞直播电商、网红经济的城市,广州现在反而被杭州、成都后来居上了。百万粉丝的主播带火了沙面岛、永庆坊,但游客人均消费才50块;服装批发市场转到线上后,利润大头都被平台和物流公司吃掉。广州的经历证明:流量不等于财政收入,能把流量变成真金白银才是硬本事。

广州
苏州和宁波虽然还在前十,但增速分别只有0.09%和0.3%,几乎没有增长。这两座城市都是制造业重镇,但今年暴露出同一个问题——都太依赖外资就。苏州工业园区里一堆欧美企业,宁波舟山港一半货轮挂着外国旗,全球产业链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会波及地方财政。 光鲜亮丽的GDP可不一定就会实打实的转化成真金白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