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焖鸡顶流“狂奔坠落”:加盟失控+食安塌房!

苏格拉底前沿 2025-03-15 04:53:33

从万店连锁到关店3000家!杨铭宇黄焖鸡为何跌落“国民快餐”神坛?

2025年3月,一则“杨铭宇黄焖鸡门店较巅峰期缩水3000家”的消息冲上热搜。这个曾创下“每3条街就有一家店”的国民快餐品牌,如今却陷入关店潮。

从2018年近6000家门店的辉煌,到如今仅剩2000余家,网友直呼:“黄焖鸡的时代结束了?”这场快餐界的“断崖式溃败”,究竟是疫情冲击下的无奈,还是盲目扩张的必然代价?

“人均15元”的神话崩塌:从排队王到门可罗雀

时间倒回2015年,杨铭宇黄焖鸡凭借“一锅米饭一锅鸡”的极简模式横扫全国。标准化操作、10分钟出餐、人均15元的超高性价比,让它成为外卖平台和街边档口的“顶流”。巅峰时期,其门店数量一度碾压肯德基、麦当劳,被网友戏称“中式快餐之王”。然而,2020年后,这个神话开始崩塌。

据餐饮行业报告显示,2023年杨铭宇黄焖鸡闭店率达38%,部分城市的核心商圈门店甚至“一夜间消失”。一位北京加盟商无奈表示:“以前日流水过万,现在连租金都赚不回,只能关店止损。”消费者吐槽也铺天盖地:“鸡肉量越来越少,味道十年不变”“满大街都是预制菜,不如自己在家做”……

疯狂加盟埋下祸根:快招模式反噬品牌

杨铭宇黄焖鸡的崛起,离不开“零门槛加盟”的野蛮扩张策略。早期,其以“3万元开店、半年回本”的承诺吸引大量个体创业者。但急速扩张下,品控漏洞逐渐暴露。2022年,多地曝出“食材以次充好”“卫生不达标”等丑闻,甚至有门店因使用过期鸡肉被罚款。

业内人士分析,快餐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供应链和标准化管理,而杨铭宇黄焖鸡过度依赖加盟费盈利,忽视后端支持。当竞品如老乡鸡、大米先生等自建中央厨房、严控食材时,杨铭宇却陷入“加盟商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一位行业观察者直言:“快招模式赚的是快钱,但毁的是品牌根基。”

快餐内卷升级:年轻人为何抛弃黄焖鸡?

更深层的危机,来自消费需求的剧变。2025年的年轻人,早已不满足于“吃饱就行”。健康化、个性化、场景化成为新关键词。沙拉轻食、低脂快餐异军突起,就连肯德基也推出“减脂套餐”抢占市场。反观杨铭宇黄焖鸡,菜单十年未变,仍主打“黄焖鸡+米饭”的单一组合。

更致命的是,预制菜风潮冲击了其最大卖点——现炒锅气。网友调侃:“花15元吃料理包,不如加点钱吃现炒小碗菜。”与此同时,新兴品牌如“黄小焖”“鸡不可失”等通过改良口味(如藤椒、番茄味)、增加配菜(如时蔬、豆制品)迅速分流客群。一位95后消费者坦言:“黄焖鸡的味道像极了中学食堂,现在选择太多,它不再是必选项。”

自救之路艰难:转型能否挽回颓势?

面对颓势,杨铭宇黄焖鸡并非毫无动作。2024年,其尝试推出“黄焖海鲜锅”“素食焖锅”等新品,并试点“现炒明档”门店。然而,市场反响平平。消费者抱怨:“海鲜锅定价38元,性价比太低”“所谓现炒,还是半成品加热”。

更大的挑战在于品牌老化。当“怀旧风”席卷餐饮业,文和友、虎头局靠情怀营销翻红时,杨铭宇却未能讲出新故事。有网友犀利评论:“它就像个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还在用传单打折,而对手早已玩转短视频直播。”

国民快餐的启示录:谁能活过下一个十年?

杨铭宇黄焖鸡的跌落,折射出中国快餐行业的残酷生存法则——光靠便宜和速度,再也撑不起一个品牌。当供应链、创新力、用户体验成为新战场,老乡鸡凭借“现炒现做+社区化服务”年营收破30亿,麦当劳靠数字化会员体系黏住1.2亿消费者,就连路边摊也卷出了“锅气直播”“盲盒套餐”等新玩法。

这场危机也引发行业深思:在资本狂飙的年代,餐饮品牌究竟该追求“规模神话”,还是坚守“长期主义”?网友的争论仍在继续:“黄焖鸡输给了时代,还是输给了自己?”“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答案或许就藏在每个食客的选择里。



0 阅读:39
苏格拉底前沿

苏格拉底前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