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每位领导者的行事风格都如同其个性签名般鲜明。
如果说拜登倾向于采取迂回策略,以“曲线作战”著称,那么特朗普则更偏爱直截了当的“直球出击”,这或许与他从商界踏入政坛的经历不无关系。
特朗普倾向于以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即便这种直接可能让全球伙伴感到意外或不适。
特朗普曾公开承诺不会主动挑起战争,但他所发起的“经济战”却可能对全球造成更为深远的伤害。
对此,他选择性地忽视了外界的声音,转而向全世界释放了一系列强烈的信号。
据观察者网报道,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一旦他就任,将立即于1月20日签署行政命令,对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高达25%的关税。此举的理由是,他认为这两个国家的边境政策过于宽松,导致大量非法移民和毒品涌入美国。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特朗普还宣布将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的额外关税,理由是中国“背信弃义”,允许芬太尼通过墨西哥进入美国。
然而,这一指责显然站不住脚。
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早已明确表示,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的管理极为严格,这一事实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自中国实施严格管控以来,并未有其他国家报告查获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因此,特朗普的这一指控更像是一个借口,旨在为中国商品征税寻找理由。
面对特朗普的指责,中方迅速而坚定地作出了回应。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明确表示,所谓“中国故意允许芬太尼流入美国”的说法完全不符合事实。
他强调,中美经贸合作是互利共赢的,贸易战没有赢家,高关税只会伤害双方。
然而,特朗普的言论似乎并未平息国际社会的波澜。
西方34个国家纷纷表态,誓言要让中国“付出代价”。G7外长在意大利举行会议,讨论乌克兰问题时,七国集团宣布将对中国采取“适当措施”。
欧盟委员会更是直接将多家中国企业和一位中国公民列入制裁名单,尽管这一制裁措施还需得到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后续可能仍有变数。欧盟委员会声称,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军事装备,因此提出制裁意见。
但这种无端指责实际上是基于意识形态的差异,缺乏事实依据。
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和欧盟候任外长卡拉斯也相继发表言论,指责中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决定性支持者”的角色,并扬言要让中国“付出代价”。
这些言论无疑暴露了西方国家在看待中国问题上的偏见和固执。
从本质上看,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待中国问题时都存在一个共同点: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如果事实不符合他们的预期,他们就会选择性地忽视或编造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然而,无论是加征关税还是实施制裁,最终受到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国。
既然选择了对抗,就必须准备好承受反噬的后果。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谁能够笑到最后,还需要时间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