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广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爽作客“羊城学堂”,作题为《广州如何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更具活力的人民教育,支撑和服务广州高质量发展大局》的主题报告。陈爽介绍,面对小学、初中、高中学段预计依次迎来在校人数高峰的情况,广州探索建立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并将通过新建、改扩建、扩容、试点等举措,力争2025年再新增1万个普通高中学位。
力争2025年再新增1万个普高学位
近年,广州接连迎来小学、初中、高中入学高峰。2023年广州小学入学27.2万人,较2022年多了约6万人,度过了“入学最高峰”。入学高峰将逐年向后续年级传导,预计广州小学总体在校人数高峰将出现在2026年;预计2029年迎来初中入学高峰年,初中总体在校生人数高峰将出现在2031年;预计2032年迎来高中入学人数高峰,高中总体在校人数高峰将出现在2034年。
陈爽介绍,面对各个学段依次达峰的情况,广州近年来提前谋篇布局,推动基础教育学位建设。高中学位方面,今年广州增加了超1万个高中学位,全市普高招生计划达80416个,约占报考人数的62%,较去年提高5.6%。未来几年,广州将继续千方百计增加公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重点是测算好片区(学校)学位供给和需求量,合理编制义务教育学校招生计划并加强管理,优化幼儿园布局;扩增高中学位,通过新建、改扩建、扩容、试点等举措,力争在2025年新增1万个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并提前实现招生供给率目标。
建立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
为应对2023年至2035年的高中学位高峰期,广州也计划用好2028年至2030年初中毕业生增长平缓的窗口期,加快学位建设。陈爽指出:“我们也将千方百计提升学位利用效能,结合当下与未来,全盘考虑学位供需峰谷,科学统筹,灵活适配,建立学位供给‘潮汐使用’机制,灵活应对学龄滚动造成的学位转承压力,提前谋划入学高峰后的资源转化机制。例如,我们正考虑,在2026年小学在校生人数高峰过后,利用九年制学校的小学学位来缓解初中入学压力;以此类推,在2031年初中在校生高峰过后,利用完全中学初中学位缓解高中入学高峰压力,确保教育资源的持续优化配置。”陈爽还提及,各学段依次达峰后,广州将继续利用好资源,推行小班化教学,探索实现教育的“最优解”。
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铸魂工程
广州坚持办好学校思政课,建强思政“小课堂”、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深化红色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实施体育强健计划,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不少于1小时体育锻炼,引导学生每天校外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帮助学生熟练掌握1-3项运动技能;实施美育浸润计划,帮助学生掌握1-2项艺术特长;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培养学生劳动能力,树立正确劳动观。促进青少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作为全国首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地方性法规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一体化贯通、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一体化贯通、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一体化贯通,不断健全完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构建新时代新征程立德树人新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
2022年设立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朝着打造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高水平创新人才聚集地这一目标迈进。下一步,广州将持续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工程,推动高等教育差异化、特色化、高水平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构建科教产联动的技术攻关机制,优化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提高高等教育对科技人才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广州职业教育体量大,无论办学条件、办学质量还是社会认可度,都在全省勇站排头。接下来,将继续打造职业教育培优工程,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对社会的“吸引力”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确保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前行。
陈爽还表示,未来几年,广州将深入推进“广州教育十大工程”(立德树人铸魂工程、基础教育提质工程、职业教育培优工程、高等教育创新工程、教师队伍筑基工程、数字教育发展工程、教育评价改革工程、教育对外开放工程,校园安全守护工程、教育“声入人心”工程),更好地让全国教育大会部署的五大重大任务在广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