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回台后,美国表态有玄机,国民党露真容,陆委会上眼药使坏

谭论天下 2024-04-14 09:16:55

进入4月,两岸最受关注的就是马英九二度访问大陆一事了。在这趟11天的“和平之旅”中,马英九率领20位“大九学堂”青年学子一路从从深圳、广州再到西安,最后到北京,并在10日迎来世人瞩目的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二次会面”。在这场时隔9年的会面中,两位“老朋友”围绕中华民族、中华文化、青年交流等三大主题,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等立场,强调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互助合作,致力振兴中华。11日马英九回到台湾后,重申只要有共同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两岸就可以继续对话。有人形容,马英九虽无官职、党职在身,但继续获得高规格礼遇,可以说是两岸当前“刺骨寒风中的一股暖流”。

对于马英九此行,美国方面也作出反应,一方面,美国国务院发言人以“背景说明”方式,表示美国鼓励“降低紧张局势并改善两岸关系的步骤”,支持在有尊严和尊重基础上的持续对话。另一方面,又称美国依然致力于美方长期以来,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联合公报”与“六项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

可以看出,美国的表态实际上是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手法。一方面传达讯号“支持两岸对话”,另一方面又夹带“私货”,用所谓美国的国内法“台湾关系法”、“六项保证”来给“安抚”台湾,实质上是以此来阻挠两岸的统一。

前民进党“立委”郭正亮12日分析,拜登希望台湾不要变成变量,因此,美国当然乐见稳定两岸的任何行为,也就是对话。岛内资深政治评论员赖岳谦则认为,美方希望两岸在管控危机中,若马英九能建立对话管道,这不会是一件坏事情。美方也在提醒赖清德,美国对赖清德仍有若干的不放心,也没有很大的把握。

台媒发文称,大陆在会面中释放三大讯息,一、和平解决仍是对台主轴;二、求同存异是对台策略;三、反介入、反“独”是对台底线。这三大讯息可说是大陆重申的对台底线和红线。大陆不可能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有任何妥协。

有意思的是,马英九回台后,其所属的国民党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国民党主席朱立伦第一时间指出,这次会面相当成功,为两岸交流跨出重要一步,两岸唯有和平,才能够为人民创造最好环境。正在美国访问的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对马英九访陆之行表示赞赏,称一向支持任何有助于两岸稳定和平的对话沟通管道。他还宣布,他将于4月下旬将再次访问大陆,一个是参加祭祀夏禹的文化活动,另一个是关怀在大陆的台商。夏立言还重申,国民党的政策一向是“亲美友日和陆”,在有利害关系的各方之间,经常穿梭,增进了解,这样做并不矛盾。

此前,朱立伦也多次强调,国民党的对外路线是“亲美友日和陆”,反对“台独”与不支持“台独”都已是国际社会共识,国民党更是坚决的反对“台独”。

据媒体报道,国民党前副主席、前台北市长郝龙斌在马英九回台前夕也到大陆访问,6月,副主席连胜文率团参加海峡论坛与两岸青年论坛。前主席洪秀柱、前秘书长李乾龙甚至前立法机构负责人王金平也将访问大陆。

马英九前核心智囊赵春山建议说,朱立伦应该也要以主席身份访陆,且愈早愈好,因两岸政策一直是国民党强项,不要只光去美国。他认为,只要符合国民党党章、党纲、对两岸人民有利的,国民党就要坚持。

对于国民党来说,其所谓的“亲美友日和陆”政策,从字面上是把美日放在优先位置,“和陆”说白了就是不想发生战争,只要和平,不谈统一。无论是面对两岸关系,还是与美国往来,国民党本质上和民进党没有太大差别。台媒已经发出警告,若国民党不抓住机会,坚持自己的强项,而是继续拿香跟绿拜,将难再起。

在马英九回到台湾的当天下午,台陆委会也作出让人匪夷所思的回应,陆委会副主委詹志宏妄称“炎黄子孙”只是神话传说,言外之意就是否认自己是中国人,他还发布一个最新民调称,89.6%的台湾人不赞成“一国两制”;78.8%不认同大陆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下,两岸才能恢复对话的主张;91.1%支持台湾的未来要由台湾 2300 万人决定;88.8%主张“广义维持现状”,选择“永远维持现状”的比例为37.9%,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

显然,在马英九返回台湾才几个小时,台陆委会就发布这份民调,就是在带节奏、带风向,不想因马英九的成功访问引发两岸交流热潮,说白了,已成“独委会”的陆委会就是不想两岸多交流多交往。

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建国今日投书台媒对陆委会进行了批驳,认为马英九第二次访问大陆最大的成就,就是重新唤起台湾人民恢复自己也是中国人的历史认知,回到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历史真实。随着大陆的逐渐崛起与国际地缘政治情势的发展,台湾与大陆谈判的筹码正不断减少。有人提出,既然台湾人不造成“一国两制”,那我们就只有“一国一制”了。既然台湾不同意大陆军机舰绕台,我们就得加大力度,更加震慑“台独”分裂分子。

3 阅读:1454

谭论天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