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古迹:走进巴戎寺(BayonTemple)

关中拍客 2025-03-06 15:24:11

在吴哥城的中央,矗立着雄伟的巴戎寺,由阇耶跋摩七世修建于公元十二世纪末期。这里是一座佛教寺院,外观模仿须弥山而建,由五十四座佛塔组成,代表着当时吴哥王朝所辖的五十四个州——

2025年2月1日下午,我乘坐嘟嘟车,来到吴哥城,直奔巴戎寺。当车辆驶入吴哥城中心,第一眼看到巴戎寺,好像一大片乱石堆,高低错落,密密麻麻。跟吴哥寺相比,这里规模很小,东西长156米,南北宽141米。只用半个小时,我便参观完了!

迎着西斜的阳光,我来到巴戎寺的东门,登上宽阔的平台,穿过干涸的水池,走进昏暗的塔楼。这里的建筑坐西朝东,分布于三层台基之上,由两圈儿回廊连接起来。

穿过石柱林立的门廊,迎面便是高耸的塔楼,上方是巨石垒砌的尖塔,四面均浮雕出一张人面,分别代表慈、悲、喜、舍四种情感,被称为“四面塔”。他们都是菩萨的形象,模仿阇耶跋摩七世相貌,面带微笑,温和慈善。

目前,第三层平台不开放,进行保护和恢复工作,只能游览第一层和第二层台基上的回廊。穿行于空间狭窄的回廊之中,到处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味道,仿佛置身于幽深的地下室里。

在回廊的任何角落,只要抬头向上望去,视线穿过建筑的缝隙,都可以看到塔楼上的面像。这里共有49座四面塔和5座四面塔式的城门,总计216张菩萨的面容,被誉为“高棉的微笑”。注视着他们的微笑,令人感到安详宁静。

在第一层和第二层的回廊内,分布着雕刻精美的浮雕壁画,刻画大量平民和贵族的日常生活题材。可惜,由于时间匆忙,不了解寺内布局,我错过了很多精彩的壁画。

两条回廊内的壁画全长1.2公里,总共刻画出超过1.1万个人物形象。其中,第一层回廊的壁画连成一线,从东门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展示了战争、宴会、狩猎、市场、医院、曲艺表演、摔跤比赛等;第二层回廊的壁画相对独立,描绘于不同的厅堂,以印度教题材为主。

漫步于巴戎寺内,可以看到很多野生的猴子,在寺庙的建筑上随意攀爬,大大咧咧地从游客面前走过。有时候,他们蹲坐于地面,让大家随意拍照;有时候,他们向游客要食物,吸引来一大群猴子;有时候,他们把手伸向游客,胆小的人便被吓跑了!

近年,这里的猴子数量显著增加,经常发生抢夺食物、攻击游客和破坏古迹等事件。因此,当地旅游部门提醒游客,尽量避免喂食和接触猴子。

在当地人的信仰里,猴子是神灵的化身,没有人会主动驱赶猴子。在印度教神话中,猴神哈奴曼神通广大,被认为是《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原型。

最后,穿过光线昏暗的回廊,我来到巴戎寺的西门,灿烂的阳光瞬间撒到脸上,整个寺庙的建筑全貌呈现于眼前。在第三层台基的中央,矗立着高45米的主塔,周围环绕着八座圣殿。

在巴戎寺的主塔,曾经覆盖着一层金箔,被俗称为“金塔”。中国元代使者周达观曾经在《真腊风土纪》里描述过巴戎寺:“当国之中有金塔一座,傍有石塔二十余座。石屋百余间,东向金桥一所。金狮子二枚,列于桥之左右。金佛八身,列于石屋之下。”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