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萧劲光得知救命恩人还健在,火速指示江西:妥善安置晚年生活

烟雨南水云间 2025-01-23 11:03:29

【前言】

他是陈毅的贴身警卫,不顾生命危险,突破敌人重重封锁,成功传递了诸多绝密情报。

执行特殊任务时,他奋勇向前,救出身处危险的萧劲光,因此成为了萧劲光的救命恩人。

1973年,萧劲光得知其仍健在,即致电江西,拨款用于建房安置,以确保其晚年生活无忧。

他婉拒提议,表示:“无需专建,有居所即可。”

他究竟何人?如何救了萧劲光一命?

【嘎崽俚,当红军】

陈兴发,人称“嘎崽俚”,家境贫困,无力负担学费,自幼随父狩猎为生。

早年,陈父与周姓拳师结缘,这位拳师以打铁为生,姓名不详,仅知姓氏,众人皆呼其为“周大锤”,两人情谊深厚。

"周大锤"是位孤僻铁匠,独居且周身透着疏离感。两人友情始于一次他重病之时,彼此相互扶持而结下深厚情谊。

陈父见他年逾六旬无人照料,主动承担看护之责,不顾安危攀崖采药,且日夜不离地陪伴在他身旁。

周大锤被多天不辞辛劳的照顾深深感动,加之陈父同为外姓人,两人境遇相似,关系因此变得更加亲密。

“周大锤”虽已年过六旬,但身手依旧矫健敏捷,毫无老态,完全不符六十多岁老人的常态。

陈父思忖,既无法负担儿子上学费用,学些拳脚以防未来吃亏亦佳。于是,陈兴发自此跟随“周大锤”师傅,踏上习武之路。

陈兴发十岁起师从学艺,每日勤勉,早出夜归。历经七年,随师“周大锤”精研武艺,终成一身高强本领。

1929年,陈兴发瞒着家人参军。出发前一晚,他前往师傅周大锤家道别。

周大锤深知红军是真正为穷人除不平的队伍,因此他全力支持陈兴发参军,鼓励他勇敢地去追求这一正义事业。

拜别后,陈兴发随队离开。反动势力复起,致其亲人遇难。自此,陈兴发全心投入革命事业。

1933年,萧劲光提议主力撤出,从两侧夹击敌人以应对强攻,然而博古与李德坚持要求坚守阵地,未采纳其建议。

萧劲光部仅六七百人,面对敌军三个师,兵力严重悬殊,无力抵抗,不仅损失巨大,还导致黎川失守。

萧劲光接令后,坚守浒湾以北,誓阻敌军前进。经过激烈战斗,红军伤亡重大。

毛泽东建议避免硬碰硬,应转至外围寻机歼敌。然而,博古与李德仍执着于“国战”错觉,对建议置若罔闻。

他们诬陷萧劲光,将所有罪责归咎于他,企图对萧劲光不利。

陈兴发察觉情势危急,随即向毛泽东等领导汇报此事,从而挽救了萧劲光的性命。

事后,萧劲光获悉此事。虽无法即时向陈兴发致谢,但他始终铭记这份恩情。

【出生入死送情报】

1935年,陈兴发在战斗中遭子弹击中,子弹自左眼射入,穿透大脑,致其重伤昏迷,久未苏醒。

治疗后,陈兴发左眼失明,但生命得以保全。康复后,他重返工作岗位。

1937年,陈毅与陈兴发共赴湘赣边游击队,传达关于改编为新四军的指令。

不料发生误会,因沟通不畅,游击队员误将两人认作革命叛军,认为他们背叛了队伍,遂将其扣押。

面对误解与困境,陈毅和陈兴发耐心解释沟通,游击队员仍持怀疑。数日后,得知确有改编指示,遂释放两人。

陈兴发随后成为陈毅的警卫员,负责情报传递。他行事低调且行踪隐秘,因此仅少数高层知晓其身份。

陈兴发一次任务中需传递情报,但路途关卡密布,敌人盘查严密,稍有不慎即暴露,面临如何安全送出情报的难题。

陈兴发思索后决定,与其隐蔽藏情报,不如公然过关卡。他找来棺材,一番乔装后,便抬着棺材向外走去。

敌人厉声命令:“止步!接受检查!”尽管陈兴发等人白衣素裹,面露悲戚,但敌人无暇顾及生死,执意检查。

无论何种情境,检查不可避免:“打开棺材检查!”陈兴发故作惊慌,谎称内中是病逝多日的麻风病人,不宜启封。

“立即打开!”陈兴发无奈遵从,早有预备的他刚掀开棺材盖,恶臭扑鼻,检查的敌人纷纷后退数步。

敌人虽有疑虑,但终因那股刺鼻恶臭而选择退却,放行了送葬队伍。

情报藏于尸体身下,得以幸免。陈毅闻讯后,对陈兴发的机智大加赞赏。

陈兴发曾扮作农民传递情报,他脸部涂黑,身体佝偻,凭借瘦小身材,成功伪装成终日劳作的农民,令人难以察觉其真实身份。

陈兴发背着柴火行至半途,偶遇一群敌人。敌人审视陈兴发的装扮,未发现异样。

他们视他为普通农民,未起疑心,遂将长枪全数交给陈兴发背负。自恃持有短枪,认为这位农民不会惹事。

陈兴发背负长枪前行,途中细心观察地形。至一险峻石崖处,他迅速抖肩,将所有长枪一并甩落地面。

他迅速抽出扁担,迅猛地将几个敌人击倒。紧接着,他一个纵身,果断跳下崖坡。

敌人遭突变袭击,措手不及。待其反应,陈兴发已悄然无踪。

他们愤怒地向崖下胡乱射击,却徒劳无功。陈兴发早已顺势滚落山崖,逃离了现场。

【平凡工作见真情】

陈兴发随陈毅解放上海后,未选择留下,尽管众人劝说,他仍坚守信念,决心返回故土江西。

自参加革命后,他首次获准返回久别的故乡,为那片滋养他成长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0年,陈兴发在贵溪县任人民武装部副部长,但他并未止步,持续追求进步。

两年后,他自愿申请调至更偏远山区工作,坚信当地人民急需他的援助与指导。

他抵达宁冈龙市镇安顿后,次日黎明即赶往县长办公室报到。

县长了解陈兴发为革命功臣,坚持让他在宁冈县人民委员会任职,但陈兴发牵挂群众,主动请求到县供销社担任主任。

在供销社时,陈兴发未摆架子,与职工共走街巷,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与困难。

他通过实际行动获大家尊重与信任,于普通岗位中创造了非凡业绩。

他引领宁冈县供销社获先进集体称号,个人亦荣获先进工作者及模范共产党员荣誉。

造纸厂遇资金难题无法创建,陈兴发毅然独赴上海,全力争取创办所需资金。

他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勇往直前的决心感动众人。职工们调侃说:“我们这些青壮年,干劲竟比不上一个残疾军人。”

陈兴发全身心投入工作,其积极态度令他忆起抗战时光。

那段极其艰难的时光使他倍加珍视现今的生活与工作,工作愈发努力。1965年,陈兴发被任命为外围警卫副总组长。

汪东兴见毛主席近况,深感惊讶,认为像他这样的革命功臣,不应屈居小地,担任此等职务。

汪东兴建议为陈兴发调换更佳岗位,然而陈兴发礼貌地拒绝了这一提议。

他忆及众多同志为革命事业捐躯,自己仅受轻伤,仍能健康生活与工作。相比之下,他深感自己已十分幸运且满足。

1973年,萧劲光闻悉陈兴发仍健在,深感欣慰,随即致电江西,划拨安家费,旨在为其建造房屋,妥善安排晚年生活。

他拒绝道:“无需专建,有居即可。”始终坚持低调谦逊的生活态度。

陈兴发教育下,两子均继承其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

长子高中毕业后,依政策可留城待分配,但遵循陈兴发意愿,回乡锻炼。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

次子亦归乡历练,随后入伍,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1977年,陈兴发在北京瞻仰毛主席遗容时偶遇老战友萧劲光、粟裕,随后受邀至二人家中做客,共叙旧情。

久别重逢的他们相聚,欢声笑语不断,共忆往昔。每个人都心情愉悦,情绪激动不已。

1980年,他因早年战争遗留的枪伤复发逝世,后被追授革命烈士称号。

【结语】

陈兴发是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勇敢无畏的革命者,更是心系人民、无私奉献的好党员,他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践行着党员的崇高使命。

他深入基层调研民情,关切群众困难,积极助力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贡献显著。

离休后,他未卸责任与使命,持续国家大事与人民生活,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贡献智慧与策略。

他一生历经坎坷磨难,但始终坚守信念,秉持革命精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逝世后,众人纷纷哀悼缅怀,陈兴发的名字因此永远镌刻在人民心中,成为不灭的记忆。

0 阅读:1
烟雨南水云间

烟雨南水云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