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姊妹》原著里,何家丽为娘家操劳了一辈子,却反遭母亲厌恶嫌弃和妹妹们没良心地背刺。
而她把精力一心扑在娘家,却忽视了自己的小家,导致两个儿子也都没教育好,一个胆大包天,一个懦弱无能。
所以我才想说,家丽这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一直无怨无悔地支持她的丈夫张建国。
对此,张建国其实也有过怨言,尤其是看到家丽和他多年的付出根本得不到回报,甚至还招致了妹妹们的抱怨:
“来世我可不找你……你是没问题,但你这一大家子。有几个人承受得起。要早知道爸走那么早,我都望而却步。”
仔细想想,这看似开玩笑的话,何尝不是张建国的真心话。
就凭张建国根正苗红的工作履历,若不是要帮家丽驮着那么重的壳负重前行,他们家的日子完全可以过得更好。
可结果呢,大儿子的烂摊子还没收拾好,为了给二儿子结婚买房,他哪怕都退休了,还要还上二十年的房贷。
可以说,张建国为了岳父留下的重任,以及自己的儿女债,真算得上是蜡炬成灰泪始干!
01、别无选择。从小,家丽就把自己当男孩子看。
父亲何常胜被大老汤弟兄三个打压欺负,一心想生个男孩雄振家门,奈何命里无子,连生了六朵金花。
这样一来,何常胜在外面就更抬不起头了,尤其是跟他家有世仇的大老汤,专门以嘲讽他生不出儿子为乐。
别看何常胜在外头那么隐忍,在家里可是一点都不能忍,身为一家之主,脾气还是很大的,当一个又一个女儿接连降生,他也逐渐变得麻木冷漠。
也正是这种家庭环境,导致家丽小小年纪就立志要超过男人,为老何家顶门立户,从而让家里人不再受欺负。
就像汤为民说的那样,哪怕永远都不能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她也要一辈子驮着、扛着那个乌龟壳一样的家。
而家丽之所以选择跟汤为民分手,也是因为她把家庭看得太重,才没答应他用“生米煮成熟饭”来逼家里答应这门婚事。
毕竟,那样做实在是太不光明了,相比之下,家丽还是更希望活在阳光下。
同时,她也做不到只考虑自己而无视家人的感受:
“面对遍体鳞伤的父亲、忧心的母亲,还有一手带大她的老太太,她不忍心——她不能够抛下这个家庭,投入一个与何家敌对的家庭中去。她做不到。”
所以,她羡慕甚至有些嫉妒秋芳的勇气,可却不敢想,不能想,也不必想:如果当初她像秋芳一样勇敢,现在的局面会怎样。
因为她知道,这世上没有如果,更知道何家曾经多么弱小可欺。
家丽自己就是从那个的时代里走过来、抗争过来的,深知她要是坚持和汤为民在一起,只会让何家分崩离析,或者干脆成为汤家的附庸。
相比之下,才能看出张建国的加入对何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而何家也正是有了建国的“撑腰”,看上去才似乎更立得住了:
“常胜在单位的地位陡升。连大老汤见到他也要礼让三分,不敢再找他麻烦。七三年五月,淮南市总工会恢复。商业局也恢复了工会活动,常胜竟然破天荒当了工会委员。”
要知道,之前何常胜的入党申请都写了有小二十年了,却一直被大老汤等人压着不给入,这件事也因此成了他心里的一个大疙瘩。
可随着建国的出现,何家的状况迅速有了很大的改变。
哪怕他什么都没做,就已经让何家成了三街四邻羡慕的对象,憋屈了几十年的何常胜,这才算是真正挺直腰杆过上了几天舒心日子。
显然,汤为民绝对不具备这种力量,反而会激化何汤两家的矛盾。
所以,就连家丽都不得不承认,相比于汤为民,张建国显然是个更理想的结婚对象,至少在整个田家庵区她是找不到比他更满意的了。
而且,家丽就算对建国不像当初跟为民那样怦然心动,可他身上那股舍我其谁的男子气概,也让她心生好感。
所以,在计算过家世、工作、年龄、长相、个头,等等,家丽发现自己错过了建国将别无选择,才正式答应了他的求婚!
02、顾此失彼。家丽答应跟建国结婚时,其实根本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爱他。
她跟他在一起的出发点很理性,没有和为民在一起的心跳感,只图一个稳固,她和她家急需的那种稳固。
不同于为民那些不实用的浪漫,建国是个真诚且实打实过日子的人,无论干什么事都会没有一点虚头地落到实处。
虽说,他从小被组织收养,没有父母教育,也从未对人表白过,却也知道,所谓恋爱就是拼了命对人好。
比如说,他跟家丽都还没确定关系,就已经用好几个月的工资给她和何家众人买礼物了。
而且,何常胜在世时,家丽一心想要当个被他认可的长女,出嫁前的工资上交90%做家用,出嫁后还要向娘家交30%帮父母养家。
要知道,这条从家丽开始执行的家规,就连她的亲妹妹都有所不满,抱怨晚出嫁吃亏,不出嫁就更成了老何家的包身工了。
可建国对此却几十年都没有半点怨言,任由家丽为娘家付出和操劳。
所以说,像何家这样阴盛阳衰的家庭,也就是孤儿出身渴望家庭温暖的张建国想融入进去,换个人估计都很难接受。
而自从何常胜出车祸早逝后,家丽就更放不下娘家那一大摊子了,处处以家长的身份自居,想要维护好何家这个大家庭。
从老三的工作,到老四读书,再到老五老六的工作,哪个都是她辛辛苦苦地出力奔忙,为此甚至忽视了自己的小家。
可事实上,她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能量去拉扯娘家那一大家子,最后只能通过不停消耗自己和丈夫,来承担她认为该她承担的责任。
但是,他们的大儿子小年,从小就是个胆大包天的混世魔王,小小年纪就成了洞山军分区的扛把子,整天舞枪弄棒惹是生非。
当时,家丽和建国夫妻俩要是能多分出一些精力严加管教,其实未必不能把他的性子给拗过来一些。
可何常胜去世时,家里还有好多任务没完成,不仅三四五六都没嫁人,她们的工作安排也是个难题。
为了不让那个家散伙,家丽只能顾此失彼地把两个儿子扔给建国带,她自己则搬回娘家主持大局。
虽然说,小年已经上小学了,小冬也上了幼儿园,可带孩子却绝不止接送上下学那么简单,更何况建国的工作也并不清闲。
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顾得了这头,势必会疏忽另一头,家丽为了妹妹们的工作、感情奔波劳累,对自家的两个儿子肯定疏于管教。
可等他们两口子察觉到问题时,小年身上的毛病早已积重难返,就算狠心扔到部队去改造,还是没能改变其本性。
为了让小年跟李雯结婚,本来还有望往上升一升的建国,不得不以退居二线的代价,换了套大房子给他当婚房,尽到了一位父亲的承担。
可这样一来,他们住着的那套房子就要被收回,家丽和建国只能暂时住到何家老宅,刚好还能照顾两位老人。
而两人的原计划是,等过上两年小冬也退伍工作了,给他办完人生大事,他们夫妻俩再买套一居室养老。
03、命运的玩笑。可谁承想,家丽带丈夫和儿子住娘家,竟然跟亲妈刘美心住成了仇人。
因为小年结婚花了不少钱,后面小冬的工作、结婚、买房处处要钱,他们夫妻俩也要置办一个自己的窝,家丽不得不精打细算着过日子。
可看在她妈眼里,她这样过分的仔细,就有点太抠了,根本不是用老太太只能吃软烂清淡的食物这个理由能应付过去的。
于是,在吃饭问题上,美心和家丽母女俩先有了嫌隙。
美心忍到老太太寿终正寝后,本就糊涂的她,就更偏心任性起来,竟然没良心地伙同何家喜那个老六把大女儿一家三口赶出了家门。
其实,老五从南方回来后,家丽和建国早就讨论过从娘家搬走这件事了。
当时,建国觉得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不方便,就想要早点搬出去,可家丽却果断拒绝了。
不说她爸生前确实留话说房子要留给姓了何的小年,就说他们夫妻俩这些年为这个家做的贡献,这套房子他们也住得天经地义。
而她原本也以为,妹妹们会对她礼貌谦让,把这房子让给小冬结婚用,她和建国将来只要再买个小套,就可以安度晚年了。
结果,当利益摆在面前,根本就不存在谦让这回事儿,因为父亲说过的话年深日久,又没有白纸黑字的遗嘱,老六先借此闹了起来。
虽然建国这两年反复强调说,为了不给自己增添痛苦,为家里作了贡献,就不要老想着自己的功劳。
可话虽这么说,但付出这么多年,任谁说一点回报不想,也不切实际。
所以说,当一家三口跟跑反似的拎着行李站在街头,除了被赶出家门的难堪和无所适从,家丽的心冷到了极点。
“家丽气得要哭,她怎么也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流离失所,全拜亲妈和亲妹妹所赐。”
其实,建国何尝不是气得脸色发白?
要知道,自从他到何家来,就在几十年如一日的付出,从送老丈人常胜走,到帮妹妹们安排工作、出嫁,跑这跑那,无论跌入多深的低谷,他从未抱怨过。
在家丽和何家一屋子女人面前,他一直以一个隐忍、坚定、牺牲的形象,来展示男人的力量。
其实,他也是这二年才逐渐开始释然,认为人与人之间,尤其是亲人之间,如果付出,就必须要回报,只会让自己痛苦。
但他就算再宽容仁厚,被自己真诚帮助过的家人如此对待,也不可能不生气。
正因为动了气,他才会十五万全款买下那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一半是自己住,一半也是住给别人看。
然而,建国不知道的是,命运给他开的玩笑才刚刚开始。
先是小年,他跟李雯结婚后,都染上了一身滥赌的恶习。
为了还赌球借的六十万的高利贷,两口子掏干家底,还差四十万没还上,走投无路之下只能向爸妈求助。
最后,还是家丽和建国掏干老底,又找几个妹妹借了几万,这才帮他俩填上了那个大窟窿,暂时保住了工作。
替儿子还清高利贷后,建国一下子就老了:
“无论是大家还是小家,他打年轻时候就“谋兵布阵”,各种安排,他是把整个家族当成一场战事来管理的,处处想到,做到。几个妹妹不用说,自己儿子,他更是从小就铺好了路。小年的前半生,堪称他最完美的作品,当兵,退伍,就业,到重要部门,行云流水。然而,一切又都那么始料未及。命运,从不会按照任何人的规划推进,总有你猜不到、算不到、料不到的地方,那就是天意。”
小年这一件事,就耗干了家丽和建国一辈子的积蓄,就算他们想留点什么给小冬,也所剩无几了。
见此情况,一向懦弱无能的小冬也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小算计,家丽虽然无比苦恼,却也只能答应,以后把房子留给他。
04、姊妹情深?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年夫妻俩接下来干的事,却让家丽万念俱灰。
真要说起来,也只能怪这两口子太贪,竟然屡教不改地又来了第二次,结果翻身不成,反而让自己堕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他们这一次欠的钱,在家丽和建国听来,无异于是天文数字,别说这辈子还不起,下辈子他们也还不起。
大难临头,李雯跟小年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小年为了活命,只能卖了房子,辞了工作,隐姓埋名地跑到异乡躲债。
好在,建国是武装部退下来的,讨债的还不敢拿他们老两口怎么着。
可就算小年跑了,建国的子孙债还得接着还,重中之重,就是小冬的工作。
小冬自从退伍,一无技能二无学历,又眼高手低,加上性格沉闷和拈轻怕重,在家一待就是几个月。
而建国退居二线后,能量大不如前,为了给小冬安排一份满意的工作,他想尽一切办法找路子,靠一张老脸硬去找人,软磨硬泡。
最后,建国舍了一张老脸求爷爷告奶奶,才给小冬安排了一个铁饭碗。
可等到小冬也到年纪要结婚了,刚收拾完小年留下的烂摊子的建国,实在掏不出一套房子的钱了。
他本想把大房子卖了买两套小的,一套给小冬结婚,一套他们老两口养老,正好也能搬离潮湿对关节不好的一楼。
可小冬吸血的本性暴露,死活不让卖那套本来就该他继承的“祖产”,非要爸妈贷款给他再卖一套房子当婚房。
于是,为了能让小冬顺利结婚,已经退休的建国,又喜提二十年房贷,活到七老八十都还不得消停!
每次看到这里,我总是为建国的命运感到莫名的心酸,他那样宽厚大度的人,本该值得更好的人生。
可自从他遇见了家丽,就注定了要劳碌一辈子,尤其是老丈人离世后,他即是姐夫,也是父亲,可谓是一人身兼多职。
只不过,大家只看到家丽事事冲在前面,很少关注一直给她提供经济和物质支撑的建国。
可以说,没有建国的身份地位加持,家丽全部心力都用在维护自己的小家庭上都不够,根本不可能再给几个妹妹安排好工作。
就算这样,她其实也很力不从心,凡事完全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安排,却从未关心过妹妹们真正的想法和内心。
结果,她自认在娘家劳苦功高,可不仅美心这个当妈的不承认她的功劳,就连几个妹妹也不承她的情。
她们反而认为,大姐替死去的父亲管家做主,是因为控制欲太强,是有自己的私心。
所以说,家丽始终没拎清这一点:
在她没有那么大的能量时,就应该先把自己的小家顾好,有余力再去顾娘家的那个大家。
而且,她就算要管妹妹们,也要尽量不干涉她们自己选择的命运,更不能什么都做主。
其实,自从常胜去世后,何家的向心力就越来越缺失了,时代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言堂的大家庭早就该解体了,各人管好各人的一摊子就好。
奈何家丽根本看不清这一点,就算一再被她们辜负,最后还是大度地宽恕了她们,年纪一大把了,还要给得了白血病的老六捐骨髓。
对于她做的这个决定,曾经被六姨赶出家门是小冬反对情绪最激烈:“她的命是命,妈的命就不是命?”
而自始至终,建国都没发表意见。
因为他知道家丽决定的事情,别人再说也没用,还不如支持她。这么多年夫妻,他了解她,也爱她。
可根本没人考虑过,万一家丽捐骨髓时出了问题怎么办?
不用问,家丽向往的那种姊妹情深,最后还是得靠建国兜底承担一切后果来成全!
人生如歌
老大不好当啊,关键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