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现代,深受上班族喜爱的便是手机上的外卖软件,劳累了一上午,到了饭点,很多人都喜欢点一份热腾腾的外卖犒劳一下自己,再挑选一个喜欢的电视剧做“电子榨菜”,那别提多美了。
然而,你是否想过,这种便捷的生活方式,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就已经有了雏形。
在唐朝的时候,有个叫吴凑的官员,突然被提拔为京兆尹。高兴地不得了,决定摆宴和朋友们一起庆祝一下。
可在当时,设宴那可是个麻烦事儿,又繁琐又费时间。而这件事发生的比较突然,吴凑很是着急,生怕现场摆宴时间来不及,准备的不好再怠慢了贵客。
谁曾想,当吴凑着急忙慌赶回家,却发现宴席已经摆好了。
这样的“神速”可把他给看呆了,问了问仆人,才知道原来是当时东西两市的饭店,都提前准备好了宴席菜品。他们只需要带着锅碗瓢盆去店里取做好的饭菜就行了,别说这一两桌,就算是上百桌的宴席,他们也能搞定。
不过那时候,这种服务主要还是达官贵人能享受,普通老百姓可没这待遇。
然而,真正让外卖走进千家万户的,却是宋朝。在宋朝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就能看到“外卖小哥”的身影,他左手提着两个食盒,右手拿着筷子,步履匆匆地穿梭在人群中。
可见,当初的宋朝文化是多么的繁荣啊。据史料记载,宋朝的都市中,茶坊酒店遍布各个角落,市民们往往只在市店购买饮食,家中甚至不准备菜蔬做饭。
人们想吃什么就能点,门店里的“小哥”都能给你送到家。
在宋朝,点外卖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自然不需要亲自去点,他们可以派遣家仆前往酒楼下单,在家中该忙啥忙啥,等想吃的东西送上门来。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们需要自己去酒楼,与店家约定好送餐时间和地点,怎么说都是相当的方便的,甚至还能先预订,等收到了再给钱。
不想做饭的时候,点上一份,那真是要多幸福就有多幸福。
那肯定很多人都疑问了,古代不是穷苦的人很多吗,为什么宋朝的外卖却如此兴盛呢?
其实,这和宋朝市民阶层崛起密不可分。
经济相对来说发达,人口的集中也为外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这样,才使得外卖在宋朝得以迅速普及。
更夸张的是,宋朝的外卖竟然还能保温!他们对外卖包装也极为讲究。咱们现在点的外卖基本上都被外卖小哥放在电动车后面的保温箱中,而他们却有专门的温盘和食盒。
温盘是古代专门用来保温食物的,使用的时候,往盘内的夹层里注入热水,就能让菜品一直保持温度,这样吃的时候口感就不会受影响。
可见,古人的智慧啊。
不仅如此,宋朝的外卖品类繁多、口味丰富。无论是家常便饭,还是山珍海味,只要你能想到,外卖小哥都能给你送到家门口。
就像蹄子清羹、鱼辣羹、齑肉菜面、笋淘面这些新鲜的玩意儿,都能点。那这样的话,就有人有问题了,这价钱会不会很贵啊。
其实不然,大多数的人都能消费的起。
更夸张的是,不仅普通人爱吃,就连皇帝也很是钟爱。
据史料记载,南宋孝宗皇帝就经常派人到市场上点外卖来招待宾客和妃子们。虽说,宫里啥好吃的都有,但尝多了就会渴望外面酒楼的新鲜玩意儿,毕竟这些酒楼可是有真本事的,热门的菜式多的数不清。
有一次,孝宗皇帝在观灯节上馋虫上脑,便派人点了南瓦张家的圆子和李婆婆的鱼羹等夜宵送进宫里。
好久没吃到的菜式送到的时候还热腾腾的,孝宗皇帝龙心大悦,打赏了外卖小哥双倍的价钱。外卖小哥高高兴兴的走了。
然而,外卖文化的繁荣并非一帆风顺。在宋朝末年,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为了安全,不少酒楼和饮食店都闭门不开,外卖小哥为了生存只能另谋他路了。
尽管如此,外卖文化依然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成为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见证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繁荣与变迁。
再往后到了清朝,外卖在普通人中间就更普遍了。不少人出门玩、游船的时候,饿了就会叫外卖,让店家送到船上。
如今,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会感叹外卖文化的悠久与传承。从唐朝的贵族专享到宋朝的普及化、多样化发展;从简陋的包装到精美的食盒;从家仆下单到闲汉送餐……
古代的外卖从最初的达官贵人专享,到后来在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再到清朝更加普及,这其中凝结了古人的智慧。
无论外卖行业如何发展变化,它始终都承载着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热爱和追求跨越了千年的时光依然熠熠生辉。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和满足;让我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总之,外卖文化作为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之一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它不仅仅是一种便捷的服务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外卖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阅读此文后,烦请您点赞评论+关注,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
信息来源:
正观新闻2023-10-27,关于“一千多年前的外卖是什么样的”的报道
天眼新闻2020-03-16 ,关于“中国外卖有年头,小哥跑单跑了1000年”的报道
海南日报 2020-04-07,关于“放大《清明上河图》后,我竟发现“外卖小哥”的身影……”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