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加税,我就敢给你碗砸了,德国最后变卦,欧盟成光杆司令

天下战史 2024-10-15 11:35:53

欧盟成员国因为加税一事现在争的头破血流?

10月4日,欧盟内部关于是否对中国车企征收关税展开了一场争论。

现在投票结果已经出来了,但也暴露出27个成员国之间的巨大矛盾。

而反对的主力军德国车企更是被逼无奈,甚至扬言:

“如果敢对中国电动车加税,我们就敢直接撤资!”

那么,投票结果究竟是如何?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对华车企加征关税·——

近日,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消息在全球汽车行业引起了巨大震动。

这项措施的关税比例从17%到36.3%不等,力度之大令人咋舌。

这一决定的背后,是欧洲汽车制造商日益增长的焦虑。

自2018年中国电动车企业开始进入欧洲市场以来,欧洲本土车企的销量就呈现出持续下滑的趋势。

特别是在今年8月,欧洲汽车市场遭遇了重创:整体销量下滑17%,而纯电动汽车的销量更是同比暴跌43.9%,这些数字无疑给欧洲汽车业敲响了警钟。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毕竟,中国电动车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通常比同级欧洲品牌便宜20-30%。

这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中国电动车在智能化和互联功能方面往往更加先进,这对追求科技感的欧洲消费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面对这种情况,欧盟决定采取行动。

从2023年10月开始,欧盟启动了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这次调查旨在确定中国政府是否通过补贴等方式不公平地支持其电动汽车产业。

然而,调查的进程似乎无法满足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紧迫感。

2024年7月,欧盟采取了更为激进的措施,宣布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为期四个月的临时反补贴关税。

这一决定立即在全球汽车市场引发了强烈反响。

中国车企纷纷表示,这种做法不仅违反自由贸易原则,还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

不过,这些措施似乎仍未能缓解欧洲汽车制造商的担忧。

欧盟决定在2024年10月4日就是否对中国车企征收为期5年的长期关税进行投票表决。

这一决定如果通过,将对中国电动车企业在欧洲的发展造成长期影响。

消息传出后,欧洲各大汽车制造商的股价出现了明显上涨,投资者似乎认为这将有助于保护欧洲本土汽车产业。

然而,一些经济学家警告说,这种保护主义做法可能会带来负面后果。

他们指出,高额关税可能会推高电动汽车的价格,减缓欧洲的电动化进程,与欧盟的环保目标相悖。

中国政府和车企也对此表示强烈不满。

他们认为,中国电动汽车的成功源于技术创新和高效生产,而非政府补贴。

一些中国车企甚至威胁说,如果这项措施通过,他们将考虑减少在欧洲的投资计划。

与此同时,欧洲的一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表达了担忧。

他们指出,许多中国电动车企业是他们的重要客户,如果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受挫,可能会连带影响到他们的业务。

那么,在这种各种利益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最终的投票结果究竟会如何呢?

——·德国带头反对·——

10月4日,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一场关于是否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表决大会正在进行。

会议厅内气氛紧张,各国代表围绕这一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法国和意大利的代表率先发言,强烈呼吁征收关税。

意大利代表紧随其后,强调了保护本土就业的重要性,并列举了几家因中国电动车竞争而陷入困境的意大利汽车零部件公司。

然而,德国代表却持不同观点。

德国代表还暗示,考虑到中国市场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重要性,这样的决定可能会引发中国的报复措施,损害德国汽车在中国的销售。

随着讨论的深入,会场内的分歧越来越明显。

一些国家如波兰、捷克等,虽然没有强烈表态,但明显倾向于支持征收关税。

而另一些国家如芬兰、丹麦则表现得更为谨慎,似乎在权衡利弊。

最终,主持会议的欧盟委员会代表宣布进行表决。

投票结果出人意料:10个国家赞成征收关税,5个国家反对,而有12个国家选择了弃权。

这个尴尬的结果虽然表明决议通过了,但也凸显了欧盟内部在这一问题上的深刻分歧。

——·中国的反制措施·——

随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额关税的消息传开,中国商务部迅速做出回应。

官方发言人表示,中欧双方技术团队将于10月7日继续进行谈判,以寻求解决方案。

这一表态显示了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对话和谈判来解决问题的意愿。

与此同时,国内网友对欧盟的这一举动反应强烈。

许多网友呼吁政府采取反制措施,以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

面对欧盟的加税措施,中国确实有多张反制牌可以考虑。

中国可能会考虑对欧盟奢侈品加征关税。

这将直接影响到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重要产业。

以法国为例,奢侈品行业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占据了该国GDP的相当比重。

如果中国市场对这些产品征收高额关税,将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显著压力。

中国也可以限制稀土等关键原材料的出口。

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中国在这一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稀土是生产电动汽车电机和电池的重要原材料。

如果中国限制稀土出口,将对欧洲电动车产业造成重大影响,可能导致其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甚至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风险。

此外,中国还可能收紧对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的审批。

近年来,许多欧洲企业都将中国视为重要的增长市场。

如果中国政府收紧审批,不仅会影响这些企业的全球战略,还可能导致它们失去在中国市场的份额。

这对于一些高度依赖中国市场的欧洲企业来说,将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另外,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贸易保护主义往往会带来负面后果。

1981年,美国对日本汽车实行配额限制,试图保护本国汽车产业。

然而,这一措施的结果却事与愿违。美国消费者不得不为汽车支付更高的价格,平均每辆车的价格上涨了1000美元。

与此同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缺乏竞争压力的环境下,创新动力不足,逐渐失去了技术优势。

2009年,奥巴马政府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征收35%的特别关税,这一决定同样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据估计,这一措施导致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11亿美元购买轮胎。

更糟糕的是,中国采取了报复措施,对美国汽车和鸡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这不仅影响了美国相关产业的出口,还引发了更广泛的贸易摩擦。

这些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贸易保护主义看似能在短期内保护本国产业,但长远来看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它不仅可能损害消费者利益,还可能削弱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在当前的中欧电动车贸易争端中,双方都需要谨慎行事。

过度的保护主义措施可能会引发更广泛的贸易战,最终损害双方利益。

相反,通过对话协商,寻求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才是明智之举。

这场贸易争端的结果,不仅关乎中欧双方的利益,还可能对全球电动车产业的未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无论结果如何,它都将成为国际贸易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案例,值得各方深入研究和反思。

参考文献:

5 阅读:2361

天下战史

简介:天下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