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普通的午后,小柯的妈妈路萍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听到的却是让她倍感无奈的消息:小柯又在课堂上和同学发生争执了。
作为一个班上最活跃也最特别的孩子,小柯总是能在无意间引起一场小“风波”。
从砸窗户到和老师顶嘴,他的一举一动总在挑战着班级规则,也让路萍一次次站在老师和其他家长面前,努力解释着小柯的“不同”。
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表现阿斯伯格综合征,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它与典型的自闭症有些相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患有这个症状的孩子通常智力正常,甚至在某些方面智力超常,但在社交上却遇到了一堵无形的墙。
比如,小柯在语言能力上很出众,甚至比班级里大多数孩子都好,但让他头疼的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和其他小朋友愉快地玩耍或理解他们的细微暗示。
他会因为在课堂上兀自读书被老师批评,也会因为听不出同伴的调侃而冲动回应。
这种“与众不同”,让他成了班级中的异类。
当你看到一个孩子总在跑道边缘小心地向外张望时,可能正隐藏着一颗想要加入游戏却不知如何开始的心。
这不是小柯一个人的困扰,而是很多阿斯伯格综合征孩子的共同经历。
大多数时候,学校提供的环境更适合那些“符合标准”的孩子,“纪律”“规则”“团体活动”几乎是每个学校的标配。
可是,当面对小柯这样需要特殊支持的孩子时,学校的严苛规则仿佛成了一道道高墙,阻止他们更好地融入。
同样的,在一次次的常规评估中,很多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智力测试中表现得不错,但在社交能力评测中却总是“掉链子”。
帮助特殊儿童的教育支持讲个小故事。
在某所小学,一名阿斯伯格的孩子因为显赫的学习成绩被老师另眼相看,可一到下课,他就蹲在操场角落,鼓起勇气尝试交朋友,却几次都被拒绝。
为了帮助他,老师请来了专业的“影子老师”,在课堂上给他一些小提示,比如什么时候应该去问候同学,什么时候需要安静聆听。
起初,孩子和家长都不太习惯这种安排,觉得被区别对待。
但慢慢地,孩子开始记住如何通过观察来模仿同学的行为举止,也渐渐融入班级的集体生活。
在支持和理解的氛围中,孩子开始一点一点地自信起来,妈妈在接他的路上,终于听到了来自小伙伴的邀请:“放学一起玩吗?”
父母的痛与孩子的爱:心路分享还有一个更让我感动的故事。
一个单亲妈妈,为了让她的阿斯伯格孩子有更多成长空间,不惜辞掉工作做全职陪读,不是为了束缚孩子,而是要给予他更大的自由。
她发现,在家里的时候,孩子总是眉头紧锁,抓着笔苦思冥想,于是她决定每天带孩子去公园,用运动和自然给他减压。
这个母亲说:“有时候,我也很绝望,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我相信,孩子的心灵就像那株小草,只要给他一份阳光和爱,他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这样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有一天,孩子笑嘻嘻地告诉我,他终于在班级演讲比赛中得到了“最佳演讲奖”。
那一刻,她觉得,再多的辛苦都值得。
在每一位阿斯父母的心里,孩子就像一颗独特的星星,虽然有自己的轨道,却同样可以在夜空中闪耀。
在面对阿斯伯格综合征时,我们不妨换个视角:如果把世界看做一本厚厚的书,那阿斯伯格的孩子无疑是在读一页不一样的章节,他们也许需要更长时间去理解,再慢慢在书页间找到自己的位置。
那些努力去理解并支持孩子的成年人,恰如那些用心良苦的编辑,让这些章节不仅可以被阅读,也能够被欣赏。
给孩子一个更包容的世界,他们也将为这个世界带来新的色彩。
社交能力不仅是教育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理解与包容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支持孩子生长的积极力量,一同见证他们的笑容与成长。
或许,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需要学习的课题:如何用心去感知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人,并与他共享这段人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