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友雁 陆杉 罗桂莉
云山叠翠,鉴水潆洄,目之所及,山痴情,水清秀,相依相恋,缱绻缠绵,让人不由得翻唱一首老歌:“云山青,鉴水蓝,德保的姑娘美如水呀,德保的少年壮如山唉。”地处桂西南的德保县本来就得到上天垂青,天华物宝,自然人杰地灵。就算有些天使被命运捉弄,不幸折翼,他们也会擦干眼泪,重新振翅,在圩场,在田间,在艺术世界,在生命的天空高高飞翔……
按摩店的“钢琴家”
德保的初冬,就算阴郁的天空也不轻易飘洒寒雨冷霜,而是云淡风轻,依然令人心旷神怡。别处的山上依然葱绿,巴头乡的山色却是色彩斑斓——三角枫、五角枫、七角枫杂居共生,参差不齐,最打眼是红彤彤,最暖心的是金灿灿,也有暗红的,淡黄的——甚至黝黑的,也没有逃脱得了温情的挽留。
我们约好周末去巴头乡采访黄彩芽,那天刚好是巴头圩日,圩上行色匆匆的人虽然不算拥挤,但也不至于落个“门前冷落鞍马稀”。
约莫上午10点,我们踏进霞霞盲人按摩中心,店里几位乡下来的中老年客人,有的坐在沙发上等待按摩,有的来打听按摩疗效和价位。按摩师黄彩芽听到带队的乡干小李的声音,知道是采访组到了,便放下手中的活儿,热情出来招待。我们说,今天生意那么好,暂时不打扰她,让她安心服务客人,我们先拍几个工作镜头就行。中午稍事休息,我们再采访她。
黄彩芽对我们毫无戒备,而是爽朗地打开心扉说,她1976年6月29日在德保县敬德镇那暖村出生,原名叫黄红霞,嫁到马隘镇古寿村才办身份证,村干听说她姓黄名叫阿yá,就给她取了个叫黄彩芽的“大名”。想当年,小红霞也是一个水灵灵活泼泼的女孩,用现在的话说,她也是“美女一枚”。德保境内著名的和平水库旁,四季温暖如春,瓜果飘香,这样的环境本来就舒适清爽。童年的小红霞漂亮聪慧人见人爱,不论在和平小学,还是在敬德初中,成绩名列前茅,几乎年年当学习委员,“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亦乐乎。只是命运喜欢跟她开玩笑,让她承担比别人更多的不幸。15岁那年,小红霞准备上初三,一天半夜突然发烧,两眼肿胀,父母请村里赤脚医生来打屁股针。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条件还比较差,加上大家都没有送病人到城里住院治疗的意识。只要小红霞发烧,就要打针,断断续续熬过了一年多,身体是舒畅了,小红霞的世界却只剩一片黑暗。再后来,黄红霞长成了黄彩芽,成了家,挣了钱,到大医院检查治疗,医生说她的两只眼球都烂坏了,无能为力,倔强的她却不愿意轻易向命运低头。
黄彩芽笃信“上帝关闭你的一扇门,就会打开你的一扇窗户”。2008年,村里推荐黄彩芽到百色市特殊教育学校参加残疾人按摩培训,获得初级按摩师证书后,先到百色按摩店工作。两年后,她再次入校参加中级班培训45天。此后,她一度把心安置在百色这座酷热的红城,用自己的十只纤纤细指在病人的躯体上弹奏爱的钢琴,给自己的灵魂寻找一片光明。
2014年11月,黄彩芽决定离开百色,到广东东莞开创新天地。那天她坐十几个小时的车,到东莞时,还在晕车,全身乏力,却依然应约到盲人按摩店面试。店老板李女士亲自体验黄彩芽的按摩手法,感受到她寻找经络穴位精准,力道轻重得体,用时安排科学,直接聘请她为“高级工”,工号“15号”。在东莞,安徽一位老姐身体不舒服,经常需要按摩理疗,到了几个按摩店都不满意。经人介绍,她来到黄彩芽所在的店,上到老板娘,下到实习生,都要给她免费10分钟按摩,看效果。轮到黄彩芽,她边咨询边按摩。得知老姐脖子麻木,黄彩芽毫不犹豫在“病处”下狠手,等一阵微痛过后,老姐浑身舒畅,心中窃喜。后来,她定期来店里按摩,而且放话说“15号不在我不来”。2015年腊月,东莞下雪,老姐准备回安徽老家过年,还特地来找“15号”给好好按摩一回。更神奇的是,湖北妹吴静2016年秋生完女儿,自己却下不了床。家人连夜把她送到按摩中心,接受“15号”两次按摩,僵硬的肌肉变软了,四肢活动自如了……吴静说,自己的第二个生命是阿芽给的,从此她俩结下深厚的姐妹情。
只是,不幸和苦难并没有因为黄彩芽的善良而远离她,而是继续捉弄她,让她有时候感到欲哭无泪。虽说在东莞工作一个月能挣到六七千元钱,可是,2015年,丈夫郑大厂不幸检查出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活6个月。出院那天,黄彩芽耐心给丈夫按摩,然后交代两个儿子好好照顾爸爸,她继续回东莞上班。只要郑大厂病痛难受,就让儿子们带他到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那时候,黄彩芽一家还享受“低保”,住院,一般消炎、止痛、抗菌药报销比例比较高,但打进口化疗一针1.7万元,光这项花销就耗了将近20万元;还要打黑蛋白质,450元一支,每日要打3支;一年住院3回,每回一个多月,医药费开支可想而知。黄彩芽的弟弟得知姐姐一家的苦衷,劝他们说:“要不,你们也来个‘水滴筹’帮帮姐夫吧?”黄彩芽的大儿子郑高登替母亲说:“舅啊,我们朋友圈少,‘水滴筹’也凑不了几个钱,加上别人家也有困难,我和妈妈都去广东打工挣钱,让弟弟在家照顾爸爸,我们相信,凭一家人的能力,也能治好爸爸的。”于是,一家三口齐心与命运不屈抗争4年,2019年正月十三日,郑大厂还是狠心离开了。
走出失去至亲的阴影后,2021年11月,黄彩芽怀揣一笔积蓄,返回家乡德保重新创业。经多方考察,她在地处德保田阳两县交界处巴头圩上租房开设“霞霞盲人按摩中心”。黄彩芽说:“来按摩的人,一般都是身体或多或少有点不舒服,甚至外伤骨折、关节错位的。”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一位30多岁的村民,一天凌晨五点睡醒了,发现自己的手疼痛,肩膀麻木,还送女儿到巴头中心幼儿园,顺便在圩上吃早餐,想休息等身体自然康复再回家,没想到越等越不对头,只好让人搀扶来找按摩中心。那时候,黄彩芽还没开店门,隔壁复印店女老板见状,惊慌失措地喊道:“阿芽,你快点下来救人啊,人家都脸色发白啦!”黄彩芽二话不说,放下还没来得及晾晒的衣服,熟练地走下楼梯,开门接客,接骨复位,仔细按摩。一个小时后,女人面色红润,眼睛发亮,行动自如。一名五年级学生,也是手臂和脖子麻木,家人听人介绍来找黄彩芽,经过按摩复位,不多久,女生便能正常旋转脖子和手臂了。2021年,巴头乡多朴村姆遍忽然昏迷不醒,来找黄彩芽按摩刮痧,不到一顿饭工夫,屯里人眼里的“死人”奇迹般复活了,回村时步履轻盈满面春风。从那以后,整个多朴村上千号人暗地里称黄彩芽为“妙手回春的神医”!今天慕名而来的,是巴头乡隔壁都安乡村民周大叔。现年57岁的他2023年负重拉伤,骨头关节错位,腰骨痛,伸不直身子。今年9月他来治疗之前,整日里浑身乏力,几乎动弹不得,经过两个月的连续治疗,现在基本康复,可以开摩托车翻山越岭过来进行后续理疗了。
黄彩芽说:“现在我一个月要接待四十几位病人,一般一个小时按摩收60元,湿气重的人需要拔罐,或者肝火旺盛、毒素排不出需要刮痧的,另外加收30元,月收入3200元左右。加上两个儿子一个准备成家,一个也能自食其力,我们家‘低保’的帽子也摘除了。”
至于今后的打算,黄彩芽信心满满地说:“按照顾客的要求,我明年得把按摩中心搬到县城去,培养一些徒弟,扩大经营规模,用我们的技术服务和治疗更多需要的人。”
田野上的“领舞者”
中秋时节,我们慕名前来广西德保县那甲镇定六村。走进宣宝家庭农场,放眼望去,散养着的鸭鸡成群结队地在庄稼地里觅食,水塘里的鱼儿游得正欢,圈里的肥猪在嗷嗷叫唤,成群的山羊在山坡上吃草,泛黄的水稻传来阵阵清香……这里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如果他不迈动步子,我们压根儿不知道宣宝家庭农场场主许宣宝和“残疾人”有什么渊源——他的身材就是山里壮汉典型的硬朗,他的笑脸是那样和蔼、灿烂、慈祥,他的声音清脆、高亢,他的眼神清澈而不乏犀利,深邃而温柔,他的双手敏捷灵巧,勤快而张弛有度。见我们下车,许宣宝满脸堆笑,主动伸出两手迎接我们。寒暄之后,他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不幸而又幸运的身世。他说,他1979年出生,由于小时候左脚受伤发炎没能及时治疗,不幸落下四级残疾的后遗症。
许宣宝打小喜欢农村自然淳朴的生活,对养猪养鸡、放牛放羊、摸虾摸鱼有着天生的亲昵感。从那甲初中毕业后,他选择到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系统学习畜牧兽医知识。然而,迫于家庭贫困,1998年7月,19岁的许宣宝从职校毕业后,只能与村里人一起下广东“淘金”。从此开启了他摇摇晃晃从普通农民走到职业农民,从外出务工讨好生活到成立家庭农场带富乡亲,从一个普通的农民变身为德保县残疾人协会主席、百色市残疾人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的心路历程。
“当时由于身体原因,很多工厂老板都找借口不要我,我的自卑感都‘爆棚’了。远在他乡,无依无靠,我深深知道什么叫‘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滋味。那时候,我连自杀的想法都有。好在最后有一家工厂老板愿意收留我,条件是以无薪试用和生产期间产生的坏料由自己赔付。”许宣宝对往事的记忆历历在目。
刚开始工厂给他安排材料运输配送的活,又忙又累,最要命的是,自己得一瘸一拐地来回奔波,要付出的代价肯定比常人多好几倍。但许宣宝任劳任怨,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认可,升到车间任助理。在他的积极带动下,车间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协助工作期间,许宣宝有机会接触到维修师傅,经常给维修师傅做帮手,一生二熟,很快就自己掌握了维修技巧。一次,维修师傅请了几天假,坏料堆积成山,看着愁坏的车间主管,许宣宝自告奋勇。
“当时主管同意让我试一试,正好平时的学习发挥出来了,就把坏料全部维修起来。”许宣宝提及此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此事,工厂主管对他赞不绝口,许宣宝因此调到了工厂维修部,一年后又提升为修理主管。之后,他更加认真工作,虚心向同事讨教新技术,在他进厂的第三年晋升为车间主管。职场上一路顺利升迁,不但提升了许宣宝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还让他收获了幸福的爱情。一双活泼健康儿女的到来,更是增添了家庭的喜气温馨,也无形中加重了许宣宝的责任与担当。
多年的努力,虽然升为车间主管,但许宜宝在广东务工的收入,每年都支出于往返家乡的路费和医疗费上,兜里没存住钱。一次回家,他抬眼望着因无劳动力耕种而放荒的田地,心里思索道:“田地荒废也是浪费,我正好有劳力,何不利用这些放荒的土地做出一番事业呢?”
说干就干,2010年,许宣宝通过整合自留地,实现土地流转等形式,将闲置的80亩耕地用于种植特色农产品,山坡用来放养牛羊。头两年,由于对新型疫情防治知识还欠缺,许宜宝养殖的牛羊经常因为繁殖不畅病变而亡;而由于对烟田管理不到位的原因,烤烟收成也不好。“那两年对我来说打击挺大的,我把家里的积蓄都投放下去,还借亲戚钱,到银行贷款,看着生机勃勃的烟苗,活泼可爱的牛羊,就这样遭到灭顶之灾,让我血本无归,我曾经动摇了。但经过反思,我还是不甘心,至少我已经获得了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哪能就这样轻易放弃?”许宣宝说。
凭借着这股韧劲,许宣宝一有时间就翻阅各种种养技术书籍,不断地总结经验,积极跟那甲镇畜牧站技术员和乡里的种养能人请教,经常参加县残联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并结合自身需求,自费报名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2014年,他成功考取了《烟叶烘烤师资格证》《烟叶评检员证》《家禽饲养资格证》等证书。2017年3月,被德保县烟草公司聘请为烟草互助组组长,协助定六村7个屯8户共130多亩的烟叶种植、管理、烘烤、评级、销售等一体化工作。
2017年4月,许宣宝申请挂牌成立宣宝家庭农场,农场经营面积70亩,其中种植烟叶32亩,玉米15亩,水稻、红薯藤共23亩;养殖山羊105头,水牛10头,生猪30头,土鸡200羽,本地绿头鸭500羽,农场配备有微耕机、起垄机、烘烤烟机、除草发动机、抽水机等,各种农机设备一应俱全。2017年,农场实现总产值25万元,总利润15万元,辐射带动同村12名劳动力就业,其中有4位残疾人均为贫困户,8人为留守妇女。凭借着许宣宝的勤奋和技术,宣宝农场像滚雪球一样,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越来越好,他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自己生活变好了,也要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身边的残疾人,让他们在脱贫摘帽的路上不掉队。”许宣宝暗下决心。那甲镇定六村下宁屯50岁的黄荣仕患有智力三级残疾,无法独自生活,在精准识别中,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黄荣仕一家三口,丈夫早逝,女儿常年外出务工,无法照顾她。了解到黄荣仕家的情况后,许宣宝邀请她到自己的农场工作,平时对她悉心照顾,解决了她的生活顾虑。同镇地稼村残疾人李世友,患有先天性三级肢体残疾,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整天吊儿啷当,一直都没有娶妻成家。于是,许宣宝就做他的思想工作,主动搭桥牵线给他介绍身体健全的陈桂芳女士认识,俩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了解,成功喜结良缘。在许宣宝的技术指导下,李世友种植了4亩辣椒,还在自家后山树林放养山鸡,放养的山鸡鸡肉鲜嫩,滋香味美,又绿色环保,很受市场欢迎。
“宣宝哥又给我介绍认识了各地经销商,外商老板预订的订单也接连不断,我养的山鸡存栏量一直维持在300羽左右,产品可以说供不应求。”说起许宣宝,李世友的感激之情满满写在脸上。后来,李世友还加入了许宣宝的家庭农场,成为农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和市场销售负责人,收入颇丰,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
“虽然他身有残疾,但他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反而把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他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是村里人对许宣宝的评价,的确,许宣宝没有因为自身条件而被生活打倒,反而拥有了坚定的信念,从困境中走出自已的致富之路,同时带领乡亲发家致富。
在德保大山中,在南疆田野上,许宣宝就像一只独腿丹顶鹤,以顽强的毅力、不服输的精神,舞蹈着,飞翔着——而今,他已然成了舞台最中间的主角,唤醒和引领着肢体残疾朋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上,尽情唱着幸福的歌谣,跳着幸福舞蹈,谱写生命扶摇直上的新篇章!
灵魂中的“美容师”
小山城盛夏下午二三点,便是一天里最难耐的时候,公路上焦干、滚烫,脚踏下去如踩着一盆炭火,到处在化开。空气又热又闷,像划根火柴就能点燃似的。整个世界刺眼的亮,令人口焦舌干,头昏眼花。或许是心中那份执着和神秘,抵挡不住我们要出门采访潘柔君的脚步。
来到小潘家门前,扁桃树荫下偶尔吹来阵阵凉爽的风,使人舒畅了许多。此时,刚好是下午三点,也是小潘的哥哥和嫂子上班的时间点。他们打开门,或许是事先知道我们要来,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说小潘和母亲就在二楼,让我们自便,于是他们赶时间上班去了。
小潘母亲将我们领到小潘所住的房间,那是一间布置得温馨而整洁的小屋,两张靠窗的大床占据了房间一大半,靠近门的地方还摆放着茶几、沙发、柜子,除了床尾和沙发茶几与床之间各约一米见方能自由走动,房间显得有些逼仄,然而,书柜上摆放着几盆绿植,却实实在在给这炎热的夏日带来一丝生机与清凉。阳光透过半掩的窗帘,洒在房间的每个角落,也轻轻拂过床上那位笑容可掬的女孩——潘柔君。小潘虽然躺在床上,但她的眼神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仿佛能穿透世间的一切苦难与束缚。她的面容清秀,带着几分书卷气,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微微闪烁,那是她与命运抗争的见证。床边摆放着一台旧式的笔记本电脑,键盘上还残留着手指滑动过的痕迹,那是她通往梦想世界的桥梁。
“欢迎你们,真是不好意思,我不能亲自起身迎接。”小潘的声音温柔而有力,她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让人感受到她内心的坚韧与热情。
小潘侧身躺在床上,用没有夹着一点本地口音的普通话开始与我们聊起她所经历的往事——
潘柔君是个壮族姑娘,1981年5月在德保县城出生。自小热爱舞蹈,人长得也是清秀亮丽,性格活泼开朗,在学校里,是老师非常欣赏的小小舞蹈演员,有着丰富的艺术细胞,全校大大小小的舞蹈比赛少不了小潘的参与,各种荣誉证书和奖状摆满书柜,小潘的舞蹈技术慢慢地在县城小有名气,经常被作为县的代表选拔到市、自治区参加比赛和演出,将舞蹈从德保山城带到首府南宁。后来,小潘在父母及家属的支持下,继续在首府从事舞蹈专业的深造培训,之后便顺理成章在南宁工作,从事舞蹈表演和舞蹈艺术的指导。
当然,爱情也随着小潘事业达到巅峰而悄悄来临,有了甜蜜爱情的滋润,小潘在各大演出中从不失误,或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吧。除了演出之外,小潘还作为舞蹈教师,指导学员如何记住动作要领,如何锻炼身体的柔韧度等,几年以后,小潘所带领的学员们也在各大舞蹈界出名,屡屡获奖,甚至有一些能够选拔到国外参赛。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在人生最绚烂时,悄然布下转折。正当小潘的舞蹈事业如日中天,爱情与事业双丰收之际,就是那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如同暴风雨般席卷了她的人生。
在2002年婚礼后的第二天,整装出发南宁,开启她的蜜月之旅,可谁会想到下一秒天降横祸?在去南宁途中遭遇一场严重的车祸,小潘所搭乘的小轿车被撞得面目全非,车上的人员不同程度受伤;而最严重的小潘送到院已是昏迷状态,经过医生抢救醒来时,却被告知筋骨严重断裂,头部以下都不能动弹,有可能高位瘫痪。
听到这个消息,全家人如五雷轰顶,完全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哪怕有一线希望,倾家荡产也要四处寻医问药,包括国内外的一些骨科专家,能问诊的决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机会。最终的结果还是没能让小潘重新站立起来,从此,小潘终日与床为伴,以泪洗面。吃喝拉撒全靠年迈的父母打理,曾经在首府各大舞台上展现优美舞姿的小潘,所有的美好却在这一瞬间坍塌,成为过去的记忆。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绝望过,觉得命运对我太不公平了。”小潘的眼神变得深邃,仿佛回到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但是,每当我拿起笔,用手背裸关节敲击键盘时,我就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力量。那些文字,就像是我折翼后重新长出的翅膀,带着我飞越了重重困难,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天空。”
说着,小潘轻轻转动头部,示意我们看她书架上的书籍和笔记本电脑里保存的小说文档。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不仅是她心血的结晶,更是她生命力量的体现。每一部小说,都是一个关于勇气、爱与希望的故事,它们激励着每一个读到它们的人。
“我相信,无论身体如何受限,只要心中有梦,有坚持,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小潘的话语掷地有声,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折翼凤凰在飞翔”。
随着小潘沉重又平缓的讲述,我们的思绪也跟她一起游历,一起深陷苦难,一起勇毅抗争,一起破茧成蝶——
在漫长的康复过程中,小潘庆幸有自己的母亲黄岚——一位热爱舞蹈和壮剧编导的中学退休老师。她的母亲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她,舞蹈不仅仅是身体的舞动,更是心灵的表达。即使身体不能动弹,神经不能举动,心灵的舞蹈也永远不会停止。在母亲的鼓励下,小潘开始尝试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她的舞蹈梦——她转型成为了一名舞蹈编导和舞蹈评论家,用她的智慧和热情,继续影响和激励着新一代的舞者。尽管身体被控制在了床上,但小潘的灵魂和创造力却是自由的。她常常通过视频通话和对来访者详细讲解,向艺术团队的骨干们传授舞蹈的精髓与技巧。她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将每一个动作拆解、重构,使之更加符合舞台的表现力。她的指导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更是情感与灵魂的传递。在她的引领下,艺术团队的舞蹈水平突飞猛进,每一次排练都充满了激情与创意。他们参加了多场演出和比赛。舞台上,舞者们轻盈的身姿、优美的动作,无不凝聚着小潘的心血与智慧。他们用舞蹈讲述着故事,传递着情感,也传递着小潘那份永不言败的精神。最终,在一次全国性的舞蹈大赛中,小潘指导的艺术团队脱颖而出,荣获了最高奖项。当奖杯被高高举起的那一刻,小潘的眼眶湿润了。她知道,这不仅是对团队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她自己破茧成蝶的见证。
而坚持写网络小说,获得县里文友的敬重,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这何尝不是另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冲破层层黑暗和重重阻力之后,正在春天的花园翩翩起舞?
也是在母亲执着地鼓励下,小潘重新振作起来,拾起笔写作,因为那也是潘柔君儿时的梦想之一。起初,小潘的手指因那次事故无法动弹,但她没有放弃,坚持用手背裸关节敲打键盘,在母亲的陪伴下,小潘一个字一个字地敲着心中的世界,每敲完一句,都是对自己极限的挑战,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探索。渐渐地,那些精彩的情节,成了她心灵的慰藉,也是她重新连接世界的桥梁。“从2022年9月开写以来,我已经在‘番茄小说’发表网络小说《带着空间穿越成团宠》,现在正写第二部《带着空间穿越成团宠之回到现代》,计划再写60万字,现在已经完成30多万字。”小潘的言语里充满自豪。随着时间的推移,潘柔君的心境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她开始接受现实,但不再被其束缚。她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去“行走”,用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她用自己的真情和智慧,在舞蹈界,在文学界,在她曾经破碎的灵魂世界担当一位“美容师”的责任,发出灿烂的光芒,照亮别人的道路……
云山包容着折翼的天使,鉴水哺育着每个追梦的天使。近年来,德保县在扶持残疾人就业上,重在解决问题,贵在讲求实效。他们坚持从改善和保障民生入手,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努力帮助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信念的同时,鼓励他们自食其力。5年来,该县投入残疾人创业补助资金10.5万元,帮助15人参加自主创业;同时稳定安排残疾人劳动力在县内知名企业就业,其中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30人、鑫隆锰业65人、德德铝业2人、中村食品公司5人、惠保公司3人、社区专职委员5人;还通过东西部粤桂劳务协作平台,组织爱心大巴点对点免费输送残疾人转移到广东省就业291名,实现残疾人就业率15%。德保县残联也代表广西残联在中央残联举办的培训班上做了典型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