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啊!广东废弃军工厂,年产航弹2万发,5000人军工城变空城

忆三线岁月 2024-11-27 04:37:32

在广东省连州市丰阳镇岩塘村的山沟里,隐藏着一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军工重镇——国营卫国机械厂,代号711厂。这座军工厂的建设,与新中国历史上的三线建设紧密相连,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和无数人的青春记忆。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在1964年至1978年间进行的一场规模空前的工业体系建设。其目的是在中西部地区建立起强大的战略后方,以应对可能爆发的战争威胁。广东省虽然地处华南沿海,被视为战略前沿的“一线”地带,但其内部也分布着不少重要的军工企业。国营卫国机械厂,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971年,国营卫国机械厂(711厂)在岩塘村的山沟里正式开工建设。这座军工厂隶属于国家第五机械工业部,主要任务是研制和生产30航弹。经过五年的紧张建设,工厂于1976年顺利建成并投产。1979年11月,首批航弹样品试产成功,次年便开始了大规模量产。在1982年至1985年期间,工厂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军工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工厂内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片繁荣景象。据统计,当时工厂的年产量高达2万发航弹,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为了保障生产和生活的需要,711厂内建设了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活区和生产区被巧妙地分开,中间由一条长长的穿山隧道相连。生活区内,高档宿舍楼、电影院、卫生所、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食堂、澡堂、市场、邮局等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灯光球场和俱乐部。工厂还配备了专属车队,负责从全国各地运来新鲜蔬菜和水果,确保职工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据记载,当时工厂内有职工约2000人,加上家属,整个军工城内人口可能超过5000人,俨然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小城市。

然而,自1986年起,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军品订单逐渐减少。为了生存,711厂不得不开始转型,逐渐将生产重心转向民用产品,如钢瓶、不锈钢器皿等。但这一转型并未能挽救工厂的命运。1991年,工厂搬迁至惠州市区,不久后便宣布破产。这座曾经辉煌的军工城,逐渐沦为一座空城。

如今,走进711厂遗址,只见废弃的厂房和宿舍楼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杂草丛生,一片荒凉。那些曾经繁忙的生产线和热闹的生活场景,都已被时光的尘埃深深掩埋。只有那些斑驳的建筑遗迹,还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辉煌与荣耀。

可叹啊!这座曾经年产航弹2万发、拥有5000余人的军工城,如今却变成了一座空城。它的兴衰历程,不仅是中国军工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那个时代无数热血青年和科技人员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见证。

各位读者,您是否知晓其他三线军工厂鲜为人知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讨论。

0 阅读:7

忆三线岁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