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亮眼的“清白证明”
图为当事人拿到证明书后与法官合影。吕远哲 摄
3月底的江苏省无锡市,樱花绽放,如梦似幻。樱花与江南的诗意邂逅,美不胜收。3月24日上午,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向卫云培发放了《信用修复证明书》。这份小小证明的背后,是农民工卫云培在困境中坚持还款,最终重获“清白”的故事。
替人担保深陷债务泥潭
1986年,23岁的卫云培带着妻子从重庆老家来到无锡,辗转各处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卫云培又拉起一支几十人的工程队,专门从事下水道工程,一家人沉浸在生活的忙碌与幸福之中。
2012年,卫云培从俞老板处承接了几个小区的下水道工程,热心的他还把两位老乡介绍给俞老板,让两人接下了泥瓦工与木工工程。工程结束后,俞老板却没能付清工程款,欠下卫云培23万元、两位老乡13万元。2016年,俞老板突然失去联系,卫云培遍寻不得。在家庭开销大、并且自身经济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卫云培还是向两位焦急的老乡承诺,俞老板欠他们的钱自己愿意提供担保。
2018年,两位老乡对俞老板、卫云培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卫云培需承担还款责任。除此之外,工人追索劳动报酬的情况也接踵而来,卫云培自此陷入债务泥潭。但他已年过半百、腰腿有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也无力再从事下水道工程,一时断了收入。
债权人不时上门讨债,卫云培对他们都只有尴尬的微笑。还不出钱,又没能给出让人满意的还款计划,债权人也逐渐失了耐心。2019年6月,经债权人申请,卫云培被锡山区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卫云培和家人商量后,发誓要还掉那些债。可眼下,工程接不了,重活干不了,哪里有钱还债?想来想去,他和妻子决定到集贸市场经营家禽摊。尽管利润微薄,但毕竟是条挣钱的路子。
不过挣钱之路依然艰难:有一次卫云培刚凑齐进货钱,一位债权人便找上门,在讲了自己的困难后,卫云培只能将进货钱全给了他。债权人不断上门,让卫云培的日常生活变得十分拮据。
个人破产助力还款之路
日子都过不下去,还怎么还款?卫云培的妻子常常以泪洗面。擦去妻子脸上的泪水,卫云培一口接一口地抽着闷烟,也觉得日子就像这眼前的烟雾,何时才能清清朗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021年3月,锡山区法院法官吴修贵突然找到卫云培,让他意外又惊喜。
吴修贵告诉卫云培一个好消息:2020年6月,锡山区法院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开展“与个人破产制度功能相当的试点工作”法院。试点期间,锡山区法院制定《关于个人债务清理流程的暂行规定》,用以引导和规范类个人破产案件的办理。
吴修贵介绍,他正在寻找符合试用类个人破产制度的“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卫云培就这样走进了他的视线。该制度可以对卫云培的债权债务进行统一清理,各个债权人公平受偿,还能跟债权人协调沟通豁免一定债务或者分期归还,减轻偿债压力。卫云培当即表示愿意申请,连连向吴修贵表示感谢。
考虑到卫云培的偿债意愿十分强烈,并且有偿债的实际行动,锡山区法院在2021年4月裁定受理了卫云培类个人破产案。6个月后,法院正式批准了卫云培的债务清偿计划。清偿计划豁免了他近8%的债务,剩余7.5万元分三年半逐步偿还,卫云培及家人的必要生活生产用品得以保留。
有法院的支持,卫云培感觉如释重负。从此,他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辛苦打拼。“除去日常开支,剩下的钱都用来还款。尽管过得很紧巴,但只要跟着法院的安排走,就不用提心吊胆。”卫云培说道。
在儿女的相互帮衬下,卫云培在2025年1月还完了最后一笔欠款1.5万余元。
“法院能不能为我出张‘证明’”
如今,卫云培没了紧迫感,但仍操持着家禽摊。“我们打算再攒些钱,以后回老家盖一间三层小楼安度晚年。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创业干点其他的,给小辈们攒点家底。”卫云培对前来看他的锡山区法院法官们谈起了他下一步的打算。思考了一会,他又说道:“我一辈子清清白白,破产后,憋着一口气,要两年还完全部欠款,就是为了守住这份清白。法院能不能为我出个证明,好让大家知道,我不再是个被宣告‘破产’的人,更不是不讲信用的‘老赖’。”
锡山区法院民二庭副庭长林双思考片刻后,觉得卫云培关于证明的建议很有现实意义。依托执破融合机制涤除卫云培的失信信息后,3月24日,锡山区法院向卫云培发放了全市首个履行完毕债务的类个人破产《信用修复证明书》,内容包含案件基本情况,明确了债务人已按计划履行完毕债务,符合信用修复条件,并告知相关主体不得再因案件所涉债务对债务人予以信用惩戒等。据林双介绍,证明书最典型的运用场景是帮助卫云培在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类创业资金时,给予“信用”背书。
拿着证明书,卫云培提出一定要与法官们合张影。他把合影照通过手机第一时间发给在农贸市场摊位上忙碌的老伴谭仕花。头发高高盘起、扎着围裙的谭仕花看着照片笑得很灿烂……
来源:人民法院报·4版
记者:郑卫平丨通讯员:高黎丹 刘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