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球到底是梦想的翅膀,还是金钱的游戏?曾经的鲁能足校,以免费培养闻名,成为中国足球青训体系的标杆。如今,一纸收费标准,将改变这一切。小学4.2万、初中6.2万、中专5.6万,一年最低4万元的学费,让不少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这样的改变,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必然,还是又一次将足球变成“富人运动”?
3月19日,知名博主“自_由_橙”爆料,国内青训基地鲁能足校将正式取消此前的梯队免费培养机制,全面迈入自负盈亏的时代。此消息一出,瞬间引发热议。鲁能足校,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国内足球青训的标杆。无数足球少年在这里免费接受专业训练,最终走向职业赛场。从韦世豪、刘洋,到郑铮、刘彬彬,鲁能青训早已成为国家队的重要人才输送地。尤其是近年来,在各级国字号梯队中,鲁能球员的身影频频出现,仅U16国足25人名单中,就有8人出自鲁能,占比高达32%。可以说,鲁能足校对中国足球的贡献不可忽视。
根据此前的《足球报》报道,俱乐部管理层对足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其提升经营能力,并最终实现自负盈亏。根据最新的收费标准,小学阶段学费27050元/年,加上其他费用,全年总计约4.2万元;初中阶段学费4万元/年,总费用达6.2万元;中专阶段学费3.08万元/年,总费用5.6万元。简单计算,一个孩子从小学踢到成才,至少需要40-60万元的投入。
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人感叹:“踢球已经成为富人才能玩的游戏。”尤其是在中国足球职业化道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家长们是否愿意花费几十万,让孩子去赌一个足球梦,成为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但另一方面,也有网友认为,这样的调整未必是坏事。“世界上哪个地方踢球不要钱?”“所有教育都要收费,足球训练当然也不例外。”
鲁能足校的收费模式,或许只是中国青训改革的一个缩影。过去,中国足球一直希望通过“免费培养”吸引更多孩子加入,但现实是,免费培养需要巨额资金支持,而中国足球的职业化程度还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模式长期运行。如今,足球少年们的梦想,开始附上价格标签。家长们是否愿意继续投资,青训体系能否在市场化模式下维持优质培养,都是未来几年必须面对的问题。足球梦,从来不是一条容易的路。鲁能足校的改革,究竟是让青训更专业,还是无形中提高了门槛?未来,中国足球的“希望之星”们,是否还能继续在这片热土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