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大战,《人生路不熟》即将逆袭《长空之王》,两件事要搞清楚

娱乐熊出没 2023-05-03 09:29:25

在写这篇文章时,《长空之王》在总票房上只领先了《人生路不熟》不到一千万,依照之前两天的趋势来看,后者完成逆袭几乎是必然的。

市场给出了解答

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很正常,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然则非也,试问一下,在五一档之前,有人预测到《人生路不熟》会成为最终的大赢家吗?

寥寥无几,在大多数人的眼里,即便《长空之王》的票房不至于一飞冲天,但冠绝五一档还是十拿九稳的。一方面是竞争对手皆称不上强势,另一方面源于《长空之王》的题材优势,不仅绝对主旋律,而且涉及了国之重器——五代机。众所周知,自《战狼2》之后,同类型影片在国内市场一直很卖座,加之《长空之王》的前期宣传直接拉满,几乎到了看过之人都说好的程度。

可以这么说,起码在当前的五一档,《长空之王》的BUFF已经点满了,坐等票房大卖了。然而现实并非如此,《长空之王》在领跑了三天之后,在五一当天就被《人生路不熟》反超了单日票房,如今总票房的优势也岌岌可危了。于是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大家不再垂青爱国影片了吗?

当然不是了,对于科研人员、试飞员以及飞行员,国人依旧怀有敬仰之情。正因如此,多家官媒、社会各界人士才会出面力挺《长空之王》,道理非常简单,题材决定了这是一部爱国主义宣传影片。立意是极好的,但好的立意不等同于高水准,譬如说抗日神剧,尽管立意同样是极好的,可依旧难以获得大众的认可。具体到《长空之王》,个人的评价是略显平庸,而票房的走势也恰好予以了验证,市场反馈是最具权威性的解答。

在讨论《长空之王》票房先扬后抑的原因时,有两件事一定要搞清楚,影片营销过程中的道德绑架和身份认同。

道德绑架

如果有留意近几年影片作品的走向,不难发现主旋律题材越来越普及了,这原本是一件好事,但也衍生出了新的营销文案——演了英雄就是英雄了。对于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们,大家理应歌功颂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于是有人就尝试偷换概念了,称批评该题材的影视作品是不注重英雄,甚至上升到了不爱国的地步。这里要明确一点,大众批评的是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准,而不是英雄,更没有不爱国。借用李雪健因主演电影《焦裕禄》斩获百花奖时的发言:

“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人们敬仰的是英雄,不是扮演英雄的演员以及讲述英雄事迹的影视作品,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身份认同

仔细留意,不知从何时起,当有人不认同某位艺人或某部影视作品时,大概率会遭污名化,被戴上“拿钱来黑”、“某某豢养的营销号”之类的帽子。重要的是,此种言论出现频率之高,已然成为普遍现象。不仅如此,个别事件更是上了热搜,例如蔡徐坤赊歌的事情,粉丝便指责爆料记者是“拿钱来黑”。

表面上,这是粉丝对艺人的维护,顶多只能算口嗨而已。但稍微一琢磨,多少有那么一点细思极恐了,以《长空之王》为例,甲说不好看,乙说好看,双方各自阐述观点即可,这是正常的争论。但乙偏偏剑走偏锋,不去讨论影片的好与坏,直接攻击甲的身份,“拿钱来黑”也好,“某某豢养的营销号”也罢,总而言之不是好人。先定义对方为坏人,既然是坏人,那么对方的观点自然就包藏祸心了,简直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典型的敌对斗争思想,为了某位艺人或某部影视作品而如此针对他人,显而易见是过于激进了。

重点在于,这种思想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成为粉丝言论中的主流?很明显,身份认同是营销中的控评手段之一,那么哪些人是幕后的操盘手,也就呼之欲出了。

结语

个人的建议,与其在营销上砸下重金,不如踏踏实实提高制作水准。当年《战狼2》与《建军大业》对垒时,后者的宣传力度远胜于前者,但最终还是一败涂地了,说明在电影市场上,仍然是质量为王。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0 阅读:5

娱乐熊出没

简介:想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期待能与更多的网友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