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核心决策圈的加密通讯群组惊现《大西洋月刊》主编身影,持续三天的跨部门对话记录遭全面曝光。这份涉及国安顾问、防长接班人等要员的聊天档案,不仅暴露美欧安全合作裂隙,更引发"技术失误"与"战略泄密"的激烈争论。
成员包括总统特别顾问万斯、候任防长赫克塞斯及国安会中东事务主管沃尔兹。蹊跷的是,群组第四位成员竟是《大西洋月刊》防务主编汤普森。五角大楼内部调查显示,汤普森的电邮后缀与海军作战部长助理仅差两位字母,自动化邀请系统出现识别错误。但该主编保持缄默36小时后,突然将涉及欧洲防务责任的敏感讨论公之于众。
聊天记录显示,决策层对欧洲安全搭便车现象的不满达到沸点。沃尔兹援引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数据强调:欧盟国家38%的能源运输依赖这条水道,美国份额不足3%,但我们的航母战斗群承担着75%的护航成本。
泄密文件中最具争议的,是高层对红海行动战略价值的重新评估。赫克塞斯指出:"胡塞武装每月袭扰商船次数已从峰值23次降至7次,继续维持双航母部署的性价比存疑。"三人达成战术共识——应将护航责任逐步移交欧洲国家,特别是受益最大的意大利、希腊等南欧国家。这种战略收缩倾向,与拜登政府此前"坚定支持地区安全"的承诺背道而驰。
柏林国际安全研究所专家施耐德指出,文件刻意忽略关键战略关联:"压制胡塞武装实质是为保障以色列商船畅通,这涉及中东战略平衡。"这种选择性论述暴露出美国安全决策层的认知盲区,也印证了欧盟对外行动署的担忧——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正在削弱其全球安全承诺的可信度。
事件持续发酵之际,白宫新闻秘书让-皮埃尔紧急澄清:"群聊内容属非正式讨论,不代表既定政策。"但布鲁金斯学会最新民调显示,68%的欧洲受访者认为美国正在实施"软脱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不得不出面灭火,宣布9月将召开特别峰会协调防务责任分配。
这场始自技术失误的泄密风波,意外撕开了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制度性裂缝。当安全成本核算遭遇地缘政治承诺,华盛顿与布鲁塞尔之间的信任重建恐怕比修复加密系统更为复杂。随着欧洲议会选举临近,这场意外曝光的战略辩论或将重塑大西洋两岸的权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