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庆,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在努力教书育人,做优秀导师的同时,尽职尽责做好编辑出版工作,认真履行编辑职责,表现突出。
作为优秀编辑,突出事迹如下:
(1)赵方庆长期致力于建立高效的算法模型和实验技术,探索人体微生物与非编码RNA的结构组成与变化规律,解析它们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首次发现环形RNA内部的复杂可变剪接现象,并揭示其受到独立于线性转录本的调控作用,被Nature杂志录入mRNA Splicing: 40 years on进展专辑;建立的环形RNA纳米孔测序及微生物组数据挖掘新技术,分别发表于Nature Biotechnology和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期刊,并被编辑选为亮点论文进行专题报道。课题组在Cell、Nat.Biotech.、Nat.Comput.Sci.、Gut等刊物上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平均影响因子超过15;总引用频次超过10000(H指数为46),其中10余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先后获得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2017)、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8)、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20)和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2022)等资助。
(2)编辑工作认真负责。①赵方庆在担任《遗传学报(英文版)》编委以来,先后两次与领域内同行共同组织微生物组专刊(2021,2022)。其中2021年微生物组专刊共收到稿件76份,共发表综述文章2篇、研究论文9篇、通讯类文章2篇,专辑出版不到1年时间引用已超过130次。赵方庆以通讯作者身份在2021年微生物组专刊中发表Review1篇,Letter1篇。②赵方庆积极参加编辑部稿件的预审和同行评审工作,在过去两年时间内共初审稿件67篇,作为责任编委处理稿件12篇,并获得了《遗传学报(英文版)》2021年度优秀编委奖。
(3)赵方庆先后4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7、2018、2019、2021)、“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章”(2020)、“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20)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必和必拓导师奖”(2021);承担的《生物信息学》先后入选“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培养的研究生已有6人次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包括特别奖和优秀奖)和“中科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