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登基大典1912年2月12日,北京城上空阴云密布,紫禁城的琉璃瓦被遮盖。在养心殿东暖阁内,6岁的溥仪正在玩传国玉玺,忽然听到殿外传来阵阵哭泣声。
末代皇帝的最后时刻这位中国最后的皇帝不曾料想,两小时后,玉玺将在史书上留下最后一印。而跪了300年的朝臣们,为何突然都挺直了腰杆?
官场异动与太后銮驾一时三刻,乾清门值房的老太监发现异状:平日寅初即入宫的官员们,此刻却在外闲聊吸烟。领班侍卫富存正欲呵斥,却见军咨使良弼的马车直接越过下马碑,此行为按祖制应受重罚。更奇怪的是,当隆裕太后的銮驾经过东华门时,侍卫们进行持枪礼,未跪迎。
晚清最后的礼仪之争在养心殿明间,胡惟德带领的十三位国务大臣站立着。袁世凯的特使接过退位诏书后,突然转向溥仪鞠了三次躬。跪在龙椅旁的御前太监张兰德正要阻止,却看到满殿官员都在行新式鞠躬礼。镶蓝旗都统存年后回忆说:“我膝盖刚弯一半,看见赵秉钧戏谑的眼神,就硬生生把跪拜改成了作揖。”
末代皇权的落幕隆裕太后颤抖的手握笔写下诏书,朱砂墨在杏黄缎上晕开如血斑。她忆起十年前珍妃坠井时的刺骨寒意。写完“皇帝钦奉皇太后懿旨”九字后,宫女见朝珠剧烈晃动,南海珍珠散落青砖,混着泪水难辨圆缺。殿外北风呼啸,带走了最后的“万岁”。
退位后的最后晚餐颁布退位诏书后,御膳房照常送来了九十九道菜。溥仪正欲取八宝野鸭,隆裕严厉制止:“皇帝应使用银筷!”话音刚落,殿外响起玻璃破碎声——几个小太监在争抢珐琅彩瓷瓶。跪了许久的载沣颓丧地坐下,这才意识到,自己腰间的乾清门钥匙已无用处。
宫廷疑云:失窃与不敬申时末,夕阳隐去,角楼暗淡。侍卫清点兵器时,护军统领毓逖发现二百把祖传御用腰刀少了十七把。东华门当值章京记录,离宫官员的轿帘罕见地高高卷起,此行为以往视为大不敬。更讽刺的是,宗人府丞耆善的马车中竟放着刚从文渊阁偷来的《永乐大典》残卷。
太后寝宫的最后夜晚戌时三刻,隆裕命人撤去所有宫灯。在摇曳的烛光中,她反复抚摸咸丰帝留下的怀表。亥时,远处传来青年军官的笑声,这是新建陆军在紫禁城守夜的最后一晚。值夜太监后来告诉《申报》,太后寝宫的灯火直到寅时才熄,案头未写完的信纸上满是“负祖宗”、“愧天下”的墨迹。
末代皇帝的最后时光次日清晨,当阳光照耀太和殿蟠龙藻井时,理藩院尚书达寿在教小皇帝玩九连环。尽管这个运转268年的政治体系已停摆,惯性仍在:内务府继续登记妃嫔例银,钦天监仍呈送时宪书,敬事房太监也持绿头牌待选。直至三个月后冯玉祥的枪声才彻底打破这场旧朝幻梦。
晚清权力交接的荒诞瞬间中国历史上这场特殊的权力交接充满荒诞和悲凉。袁世凯未露面、胡惟德鞠躬的角度、小皇帝手中的蝈蝈笼,都反映了时代的剧变。当我们站在故宫斑驳的墙前感受历史时,是否会想:如果有人拾起隆裕太后的断珠,是否会有另一种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