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亿美元导弹也拦不住!美军为何在红海败给胡塞武装?

晋月聊军事 2025-04-01 03:17:35

过去一年多的时光里,美国海军与胡塞武装在红海之上展开了剑拔弩张的激烈对抗。这场冲突的根本症结在于,胡塞武装运用低成本的导弹与无人机展开“非对称”攻击,这让美军承受着巨大压力。美军高成本的武器装备加之有限的武器库存难以应对此种威胁,导致美方在红海的防御和反击体系面临不小的挑战,毕竟胡塞武装不受资金限制,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和使用低成本的武器装备,而且胡塞武装在红海的作战环境相对熟悉,并具备一定的主场优势。相反美国海军虽然在技术上占有优势,但由于敌方的持续进攻以及其手段的低廉成本,逐渐暴露出美国军队在这类战斗中可能陷入的困境。

因此美军为应对胡塞武装的袭击,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购买防御性武器,特别是在防空和反无人机技术上的投入,以此来试图提升自己的防御能力。为了加强防护,美国海军通过购买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导弹进行补充,但这些高成本的武器显然难以与胡塞武装低成本、高频率的攻击方式相抗衡。由于美军的装备往往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来生产和部署,数量相对有限,因此在持续作战中变得难以维持战斗的高效性和持续性。这种不平等的对抗不仅对美军的资源消耗造成了巨大压力,也暴露出美军战略调整的迫切需求。

胡塞武装的低成本战术

胡塞武装不仅能够依靠自制的低成本导弹和无人机进行远程打击,还能够频繁进行低价的袭击,减少自身在战斗中的风险和损失。胡塞武装的这种非对称作战方式给美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与传统的高成本、大规模战争不同,胡塞武装通过大量小型、廉价的无人机和导弹,以一种几乎没有限制的方式进行持续攻击。

胡塞武装的低成本武器不仅能以更低的投入制造大量的攻击装备,而且这些武器的生产和补给几乎不受国际市场和经济资源的限制。因此,即使美军在短期内摧毁一些胡塞武装的导弹和无人机,胡塞武装仍能迅速恢复和继续进行新的袭击,这也是为何胡塞武装隔三岔五就对美国和以色列进行军事打击。这样的话一方面使得美军在红海的长期防御变得困难,另一方面也让美军的高成本武器变得相对无效,无法适应胡塞武装的快速战术变化。

美军的成本压力与战略调整

面对胡塞武装不断升级的攻击,美国海军也意识到单靠传统的高成本武器无法有效应对当前的威胁。在此种情形之下,美军唯有加大投入力度,探寻更具成本效益的作战方案。美军为此正在重新评估武器采购与部署策略,寻觅更为灵活且成本低廉的武器系统,从而应对胡塞武装的低成本攻击。此战略调整涵盖一系列小型、高效且低成本无人机与防御性武器的开发、采购及部署。

美军于这一战略下的一项关键行动,即为计划部署“郊狼”无人机与“走鹃”反无人机系统。这两种武器系统的共同特点是体积小、成本低、灵活性强,适合在红海复杂环境下进行大规模部署。

尤其是“郊狼”无人机,这种无人机能够执行多种任务,包括侦察、打击和干扰,为美军提供了更多的战术选择。

而“走鹃”反无人机系统则能够有效拦截胡塞武装的无人机,减缓敌方对美军的攻击压力。这两种武器系统在防御性作战中的表现存在局限性,无法完全抵御胡塞武装的袭击,然而,它们仍然是美军降低成本、提升防御能力的关键部分。

在美军与胡塞武装的长期对抗中,我们看到了现代战争中非对称作战的极端表现。胡塞武装凭借其低成本、频繁的袭击方式,成功对美军形成了巨大压力,这种局面不仅考验了美军的军事资源,也暴露出传统高成本武器的局限性。美军的应对之策为调整战略,开发低成本武器,以迎接这一新的战术挑战。尽管这种应对方式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其长期可持续性仍存在不小的疑问。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0 阅读:8
晋月聊军事

晋月聊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