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下的鱼》是一部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佳作。生活往往有很多刻意的地方,而电影表现了那些生活的刻意。影片中的母亲刻意地去洗澡,儿子刻意地寻找陪伴母亲的人,儿子刻意说出装修费,这都是我们生活里的刻意。在看电影的时候,或许是我们最放松的时候,所谓的刻意怎么就不是自己呢?就像湖南企发文化文案总监说过的,我们都在刻意地生活,在刻意中失去了自我。因此在我看来,电影并不刻意,而是表现出了生活的刻意本质罢了。
本片讲述了冬捕开始前的七天里,发生在中国东北一座老工业城市的一个老人的故事。丈夫去世几年后,82岁的赵丽华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她打算去职工浴池泡澡,却多次被拒之门外而且遭到羞辱。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陪护母亲洗澡的女人费尽周折,一个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摆在这对母子面前却显得异常地艰难。母亲最后也没实现在职工浴池泡澡的心愿,尽管她曾在这个工厂工作了一辈子。对于赵丽华而言,“泡澡”是洗礼一般的自我清洁,有尊严地“安乐”地离开,是她最后的选择……
该片以老母亲年纪大被澡堂拒之门外这样一件小事为主线,为我们展现了一位中年男人和他年迈母亲各自面临的困境,同时影射出社会的人情关系,老龄化下的老人尊严,子女与父母的隔阂等等社会现实问题。与预期不同的是片子并没有更多地将目光倾注于母亲身上,而主要以儿子的角度来展示老中青三代人的现实困境(虽然事实上只能表现出儿子所代表的中年男性的困境)。全片几乎都发生在狭小的封闭空间里,就如片名冰下的鱼一样让人感觉逼仄窒息。
影片背景是没落的东北齐齐哈尔,暮色沉沉老中青三代各有各的困境,最让人难以喘息的是中年父亲的压力,下要辅助大城市打拼的儿子,上要照顾八十岁独身老母,他就像是被困在冰下的鱼,想要破出冰面呼吸新鲜空气,但现实生活就像影片第一幕那条鱼,跃出水面会被寒风冻死,只不过是从一个困境跳到另一个困境罢了。生活化的场景,素人的演绎,让故事生动鲜活,年轻人的“吸血啃老”,老年人要有尊严的活,又是当今社会现状。
关于东北母子的故事数不胜数,但该片的视角的选择和现实主义的阐述都别具一格,更有意义。导演选了具有多种解读的简单意象来填充影片血肉,叙事节奏是看到后面有点累的程度,难道现在还流行观众看不懂就会暗道妙的影片吗?就像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李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的,影片的故事简单,逻辑严谨,很多细节把控得也很有经验。导演的电影语言很多,也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更有风格现实和符号的呼应、折射,让中老年的世界更形象。电影表达的核心和主题都很沉重,实际的生活可能远比电影更加惨烈。
这部影片以一个平凡东北三代家庭的日常作为切入口,故事层面上是完整的但技法上设计过多,尤其是一些长镜头和结尾火车轨飘雪望向镜头,看得出来是致敬了,但有些长镜头的必要性值得思考。但也有些很有意思的长镜头,比如男主“出轨”屠夫老婆的整段都很不错,正面的打斗场面消失只剩诡异的音乐。这种疏离和冷漠拍的是人也是时代,活到老奋斗到老最终都成了困在冰下无力动弹任人围观的鱼。
冰下的鱼,一种困顿的生命状态,一份孩子与母亲之间能看到,却无法触碰的爱与亲情。电影在短短的两小时之内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审视自我,审视被忽略的,接近无缘的孤独的老人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将老人的形象尤其是其心理活动,塑造得有血有肉、淋漓尽致。 人生需要好好告别,对“泡澡”的执拗,其实来自内心尊严与体面,是洗礼一般的自我清洁,有尊严地离开,才是她洗澡的真实目的和最后的选择。人生而自由,有尊严地离开也许是对自由的终极追求。